首页 / 论语全译 / 孔子

泰伯篇第八

2025-04-19 15:19 论语全译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②也已矣。三以天下让③,民无得而称焉④。

【注释】

①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让位给幼弟季历,以便将来让周文王接任,便与二弟仲雍逃到句吴,成为吴国的始祖。《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昌,就是周文王姬昌,到其子武王时,便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②至德:最高尚的道德。

③三以天下让:三让,泰伯避而出走为一让;父王古公殁,不返回奔丧,二让;免丧后,断发文身不返,三让。有此三让,昌(文王)得以继位而统一天下。

④民无得句:谓民间并不了解泰伯让位的事迹,找不到什么明显的事实来称赞他。只是孔子崇尚让,称之为至德以励世人。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品德是极为高尚了!他多次将天下拱手让给季历,百姓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去赞美他。

【原文】

曾子曰:以能①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②;犯而不校③。昔者吾友④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能:才能。

②有若无二句:谓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满腹知识却像空无所有。

③犯而不校:谓被人侵犯也能安之若泰,不与之计较。

④吾友:我的朋友,此处大概指颜渊。犯,冒犯;校,计较。

【译文】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却向才能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自己学识丰富,却向学识浅薄的人请教;有学问就像没有学问一样,学富五车却像空无所有一样;别人无理冒犯自己,自己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这样做过。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③而不可夺④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之孤:幼小的国君。六尺,古代指小孩。古代尺短,六尺约合今一百三十八厘米。

②百里之命:指国政。百里,指诸侯国。

③大节:指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

④夺:动摇、改变。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令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仍能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吗?这种人真是君子啊!

【原文】

曾子曰:士①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仁③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士:读书人。

②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弘,志量弘大;毅,有毅力。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③仁:指实现仁德。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因为他任重而道远。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才终止,不也遥远吗?

【原文】

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②,成于乐③。

【注释】

①兴:兴起,开始。

②立于礼:谓自立于学礼,礼能使人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③成于乐:即完成于学乐,把乐作为教学工作的最后阶段。孔子所谓的乐,其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故常礼乐连言。

【译文】

孔子说:《诗经》使我心志勃发,礼仪使我卓然自立,音乐使我事业成功。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①,不可使知之②。

【注释】

①由之:使他们按照指示的道理做。

②知之:使他们知道为什么的道理。

【译文】

孔子说:可以使老百姓照着我们指出的道理去做,却不能使他们知道缘由。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①,其余不足观②也已。

【注释】

①吝:吝啬。朱熹《论语集注》:才美,谓智能技艺之美。骄,矜夸。吝,鄙啬也。

②不足观:不值得一看。

【译文】

孔子说:即使有人能具备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只要他兼有骄傲与吝啬,其他的那些才能也就不值一看了。

【原文】

子曰:笃①信好学,守死善道②。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③,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①笃:坚定。

②守死善道:誓死固守完美的大道。

③见:通现,出现之意,指出来做官。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仁道,誓死固守它。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不太平,就归隐山林。国家的政治清明,自己贫穷而且卑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富有而且尊贵,也是可耻的。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①,不谋②其政。

【注释】

①位:职位。

②谋:谋划,考虑。

【译文】

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考虑这个职位上的事。

【原文】

子曰:大哉①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②之。荡荡乎③,民④无能名焉⑤。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⑥其有文章⑦!

【注释】

①大哉:伟大呀。

②则:效法、学习。

③荡荡乎:广阔的样子。

④民:老百姓。

⑤无能名焉:无法用语言来赞美他。

⑥焕乎,光明显赫的样子。焕:光辉。

⑦文章:指典章制度。

【译文】

孔子说:尧为君主是多么伟大啊!只有天能那么高大,只有尧可以相比。广博啊,老百姓简直不知怎样称赞他。他的功绩多么崇高啊,礼制多么美好!

【原文】

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②曰:予有乱臣③十人④。孔子曰:才难⑤,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⑥;有妇人⑦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⑧,以服事殷⑨。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五人:指禹(治水)、稷(教百姓种庄稼)、契(教育)、皋陶(法官)、伯益(焚山林、驱猛兽)五人。

②武王:周武王姬发。

③乱臣:治乱之臣。

④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太姒。

⑤才难:人才难得。

⑥唐虞二句:唐虞之际以及周初人才最兴盛。

⑦妇人:指文王之妃、武王之母太姒。

⑧三分天下句:相传当时天下分为九州,文王得六州,占三分之二。

⑨以服事殷:谓周文王已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还向商纣行臣子之礼。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治理井然。周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大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的吗?唐尧和虞舜的时代以及武王说那番话的时候,人才最为昌盛;然而武王的十位人才中还有一位是妇女,实际上只是九位罢了。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俯首称臣。周朝的道德,可以说达到最高境界了。

儒教经典。《四书》之一。孔子及其弟子们的重要言行录。体现孔子对古代政治、宗教制度等的理解。其中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重要政治伦理原则;提倡忠恕仁爱,把仁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而孝又为仁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相信天命,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主张“克己复礼”,认为一旦“克己复礼”,就可使“天下归仁”。礼之中,又最重禘礼,认为懂得禘祭之礼,就能很容易地把天下治好。该书在汉代分今文“齐论”、“鲁论”及古文《论语》三家。今《十三经注疏》所收,为何晏集解本;朱熹将《论 语》编入《四书》,并作集注,为宋以后流行本。

猜你喜欢

  • 尧曰篇第二十

    【原文】尧①曰:咨②!尔③舜,天之历数④在尔躬⑤,允执其中⑥。四海⑦困穷,天禄⑧永终。舜亦以命⑨禹。曰:予小子履⑩,敢用玄牡⑪,敢昭告于皇皇后帝⑫: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⑬,简在帝心⑭。朕躬⑮有罪,无以..

    1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子张篇第十九

    【原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①,见得②思义,祭思敬,丧思哀③,其④可已矣。【注释】①见危致命:遇到国家危难时能贡献出生命。致,送、献。②得:得益,此指名、利。③哀:哀伤。④其:大概。【译文】子张说:士人..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微子篇第十八

    【原文】微子①去之,箕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④焉。【注释】①微子:殷纣王的异母兄长,名启,纣王无道,他离开朝廷。②箕子:殷纣王的叔父,他极谏纣王,纣王不听,被贬为奴隶。③比干:殷纣..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阳货篇第十七

    【原文】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②孔子豚③。孔子时④其亡⑤也,而往拜⑥之,遇诸涂⑦。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⑧而迷⑨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⑩而亟失时⑪,可谓智⑫乎?曰:不可。日..

    1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季氏篇第十六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③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之中⑤矣,是社稷之臣⑥也。何以伐为⑦?冉有曰:夫子⑧欲之,吾二臣者..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卫灵公篇第十五

    【原文】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②,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③。【注释】①陈:同阵,军队作战布列的阵势。②俎豆之事:祭祀礼仪之事。俎、豆都是古代盛食物的礼器,用于祭祀。青..

    1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宪问篇第十四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①,谷②;邦无道③,谷,耻也。克④、伐⑤、怨⑥、欲⑦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⑧,仁则吾不知也。【注释】①有道:指政治清明。②谷:小米,即俸禄,这里指代做官。③无..

    3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子路篇第十三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②。请益③,曰:无倦④。【注释】①先之:走在前面,起表率作用。②劳之:要民信服,须为民事而勤劳。③益:犹言更进一步。④无倦:不要懈怠。无,通毋。倦怠、懈怠。【译文】..

    1 论语全译 2025-04-19
  • 颜渊篇第十二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②焉。为仁由己③,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⑤,请事⑥斯语矣。【注释】..

    1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先进篇第十一

    【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①,野人②也;后进于礼乐,君子③也。如用④之,则吾从先进。【注释】①先进于礼乐:先学习礼乐,然后做官。②野人:儒家对居住在郊野的劳动者的称呼。此指郊外之民。野,城郊之外。③君子..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乡党篇第十

    【原文】孔子于乡党①,恂恂②如③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④言,唯谨⑤尔。【注释】①乡党:指家乡,即父兄宗族之所在。②恂恂:温和恭顺。③如:同然,形容词语尾。④便便:同辩辩,健谈、善谈。《史记..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子罕篇第九

    【原文】子罕①言利②与③命④与仁。【注释】①罕:少。②利:功利。③与:用作动词,心许,赞许。④命:命运。【译文】孔子很少谈论功利,却注重命运和仁德。【原文】达巷党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述而篇第七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②,窃③比于我老彭④。【注释】①述而不作:整理、阐述前人的著作而不创新。②古:指古代文化。③窃:私下,谦词。④老彭:殷朝的贤大夫。【译文】孔子说:只传述旧章,不创始制..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雍也篇第六

    【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注释】①南面:面,意同向。南面,即南向的意思。古代天子、诸侯听政都是南面而坐。【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官。澹台灭明澹台灭明曾向孔子拜师求学,孔子却因其相貌丑..

    3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子谓公冶长①:可妻②也,虽在缧绁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④妻之。【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姓公冶,名长,鲁国人。②妻:作动词用,指把女儿嫁给某人为妻。③缧绁:古时捆绑罪犯的绳子,以大索捆绑..

    3 论语全译 2025-04-19
  • 里仁篇第四

    【原文】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注释】①里:居住。②处:住处。③知:同智,智慧、明智。《论语》的智皆作知。【译文】孔子说:人能安居于仁道才是最好的。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择仁,怎能算得上..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八佾篇第三

    【原文】孔子谓①季氏②:八佾③舞于庭,是可忍④也,孰不可忍也?【注释】①谓:说、谈论。②季氏:《论语》有数处提到季氏,均不指名,系为尊者讳。此处何所指,有三说:一指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一指季康子;一指..

    1 论语全译 2025-04-19
  • 为政篇第二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注释】①为政以德: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即德治。以,介词,用、拿。②北辰:北极星。古人称其为天之中心。③所:处所、位置。④共:同拱,围绕、环抱..

    3 论语全译 2025-04-19
  • 学而篇第一

    【原文】子①曰:学②而时③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⑥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⑦不知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注释】①子:先生、老师。古代男子通称。《论语》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孔子(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年)..

    2 论语全译 2025-04-19
  • 第四章 孔子

    孔子略传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西历经元前551),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历纪元前479)。他一生的行事,大概中国人也都知道,不消一一的叙述了。他曾见过老子。大概此事在孔子三十四岁之后(说..

    2 中国哲学常识 2025-04-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