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七 韵

2025-04-18 14:53 小窗幽记译注

人生在世 贵在有韵

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何异三家村老妪[1],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集韵第七。

今译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读完天下的奇书秘笈,就是有眼睛的瞎子,有耳朵的聋子,有嘴巴的哑巴,脸上三斗的俗气灰尘,何时可以扫去?可见这个韵字,就是世人的对症之药了!虽然如此,也要当心其中的冒牌货。如今有那种点香品茶,口中清凉干净,但心中污浊的人,装模作样附庸风雅,与那小地方的老妇人,只是开口念念阿弥陀佛,便说自己可以升天成佛有什么不同?所以把有关韵的文章集成第七卷。

注释

[1]三家村:出自宋陆游《村饮示邻曲》: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意指偏远的小山村。

暮雨打梨花 秋风吹木叶

清斋幽闭,时时暮雨打梨花[1];冷句忽来,字字秋风吹木叶[2]。

今译

清净的斋房微微关闭着,不时有暮雨落在梨花上;

幽冷的诗句忽涌上心头,字字都似秋风吹着落叶。

注释

[1]暮雨打梨花: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2]秋风吹木叶:《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分别生是非 圆融泯人我

多方分别,是非之窦易开;一味圆融,人我之见不立。

今译

如果方方面面分别计较,就容易开出是非的洞隙;

只需一直坚持圆满融通,则人我的对立就能消除。

四季之云 各有所宜

春云宜山,夏云宜树,秋云宜水,冬云宜野。

今译

春天的云最宜与绚烂的山景相配,

夏天的云最宜与茂密的树林相合,

秋天的云最宜与明净的秋水相映,

冬天的云最宜与寥寥的旷野相衬。

月色最风光 柳态最潇洒

清疏畅快,月色最称风光;潇洒风流,花情何如柳态?

今译

要论什么最清爽疏朗畅快,

最美的当然是皎皎的月色;

要说什么最潇洒风流倜傥,

花的情态怎比得柳的姿容?

知己神交 人生乐事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1]

今译

在我的书斋中,不讲究虚伪的礼节。

凡来到这个书斋的,都是我的知己。

来去都随意,欢声笑语中忘掉了形骸;

不说是与非,不奢求荣华和名利;

闲谈古今之事,静静玩赏山水风景;

清茶和好酒,用来契合幽雅的意趣。

所谓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过如此而已。

注释

[1]本则摘自北宋司马光《真率铭》,有所删改。司马光在洛阳闲居时,与几位老友时常聚会,相约酒不过五巡,食不过五味,称为真率会。

机息风月美 心远地自偏

机息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自无车尘马迹[1],何须痼疾丘山[2]?

今译

机巧功利之心消除了,

朗月清风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

不必将人世看成了苦海;

内心远离了红尘俗事,

车尘马迹就不知不觉地消失无踪影,

何须一定要执着于山水?

注释

[1]心远句: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痼(g)疾丘山:指对山水有特殊的爱好。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此指爱好山水成癖。语意化用《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月盈帚 花满筛

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1]

今译

打扫石阶时月光如水,似乎把扫帚浸透了,

过滤泉水的筛子里,滤满的都是落花花瓣。

注释

[1]本则摘自唐李洞《喜鸾公自蜀归》诗。

桐叶散清阴 鸟声唤红日

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1]

今译

楼前梧桐叶叶,遮蔽烈日炙烤,

浓浓的荫凉已经布满了一院子;

枕上鸟鸣声声,唤起睡眠中人,

暖暖的阳光早已照射进了窗棂。

注释

[1]本则亦见于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野鸟作伴 白云相留

散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今译

放开脚步闲走,

野鸟见人类没有机心,也不时到身边来陪伴。

披衣独自静坐,

白云也被感动得无语,与我相依恋不忍离去。

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

今译

何必一定要弹奏什么丝竹乐器?

自然山水之中也有清越的声音。

注释

[1]本则摘自晋左思《招隐二首》之一。

贪图逐利 枉却一生

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争奈大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今译

尘世中的人,有的贪图功名,有的忙于生计,当然也都是一些正经的事情,但怎奈与大地间的好风月、好山水和好书籍一点都不相关,这一生难道不是白白地虚度了呵!

生平所愿 四种无恙

平生愿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一曰故人,一曰藏书,一曰名草。[1]

今译

平生希望四样东西一直安然无恙:

一是青山,一是故人,一是藏书,一是名草。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明鬼下

    【题解】《明鬼》上、中篇亡佚,现仅存下篇。此篇主题与《天志》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天志》重在宏观和社会上层层面,《明鬼》重在微观和社会下层层面,有巩固和深化《天志》主题的作用。《明鬼》主旨在论述鬼神的..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天志下

    【题解】《天志》下篇在主题立意上与上篇和中篇保持一致,但文字上的脱漏与错乱之处较多。本篇与前两篇相比,除了文字上的繁复以外,还多出来一些内容,即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论述作者关于要求人们遵循上天意..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天志中

    【题解】《天志》中篇更为详细地阐述了天志的权威性,人类只有遵循天志才能得到上天的奖赏和庇护,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墨子指出,天志总的来说就是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

    4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天志上

    【题解】《天志》分为上、中、下三篇,此为上篇。墨子是一个宗教神学目的论者,他认为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天,天比天子更尊贵、也更有智慧,因此天子和天下所有人必须遵循天的意志。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3 墨子译注 2025-04-19
  • 节葬下

    【题解】《节葬》分为上、中、下三篇,现仅存下篇。节葬问题是墨子与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歧点,但本文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当时统治阶级虚伪浮夸的生活风气。墨子的节葬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对厚葬,二是..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节用中

    【题解】本篇主旨仍是在谈要节约用度的道理,理论面有所扩展,但论述较为简略。首段总论圣王统治天下就是要尽职尽责地去做爱民利民的事情。接下来,墨子分别从器用、饮食、衣服、舟车、丧葬和宫室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节用上

    【题解】《节用》分为上、中、下三篇,今下篇亡佚,此为上篇。节用是墨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墨家思想区别于百家思想的重要标志。节用思想的主旨是去无用之费,即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只注重实用,凡是不实用的,不能..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非攻下

    【题解】《非攻》下篇主题依然是对战争的质疑和非难,但论证的重心却与中篇有所区别,从求助于历史经验转而借助天鬼。这个论证角度的展开来源于论敌的反击,墨子的论敌妄图从根本上摆脱战争不义的不利地位。墨子根据..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非攻中

    【题解】本篇主旨依然是对侵略战争的谴责与非难,但相比前篇那种总纲似的破论立论,本篇则是与论敌展开了正面论战。墨子开篇列举了发动战争的种种害处,归结为一点,就是攻伐之害实质上是在夺民之用,废民之利,使百..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非攻上

    【题解】《非攻》分上、中、下三篇,本篇为上篇。《非攻》的主旨是反对侵略战争,墨子提倡非攻,实质上是对兼爱思想提供理论支持,或者说是兼爱思想的系统化。在墨子看来,人类社会之所以动荡不安,根源就在于人类自..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兼爱下

    【题解】《兼爱下》篇的主旨与上、中篇大致相同,但论证角度稍有区别,论述也更为详尽。开篇点明要为天下兴利除弊的主旨,紧接着指出当前天下混乱的症结所在即在于别。本文采取双起双承的论证方式,明确表示天下之众..

    3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兼爱中

    【题解】前篇属于理论纲领,本篇则以问难的形式展开了详细论证。墨子认为,兼爱之说事关天下治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所以他要求人们都能做到爱人如己,无所偏私。本篇最大的特色在于通篇采用设问的方式论..

    4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兼爱上

    【题解】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他将天下大乱的根源归之于人性,极具理论深度。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人们以爱自己的心态去爱别人,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如果人们能够做到兼相爱,则天下治。这篇文章层次清..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同下

    【题解】本篇与前两篇主旨相同,旨在说明为政者要用尚同的方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处理政务,管理国家。文章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国家,就一定要得下之情,只有真正了解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并且切实做到惩恶赏善,则国..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同中

    【题解】本篇与前篇的主旨大致相同,内容既有所重叠又有所发展。前篇说到天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所以仍然会遭受暑热严寒、风霜雨露的灾害,其理论范围主要在阐发人道。本篇在此基础上前进一步,对天道..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同上

    【题解】《尚同》分为上、中、下三篇,主旨是强调是非善恶要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标准的制订权和解释权要统一于天子,这样才能避免纠纷,使天下得到治理。本文开篇虚拟上古始有人民之时,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以..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贤下

    【题解】本篇文辞错乱难通之处较前两篇为多,然其大体仍接续前文之余绪,通过对古、今为政者的做法进行对比,来说明只有真正任用贤能之人,才能得到更多贤能之士的诚心归附,从而走向国家大治、百姓康乐。墨子认为,..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贤中

    【题解】《尚贤》上篇为理论总纲,而中篇则是从上位者的角度出发,要求国家统治者要能够为贤者提供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充要条件。墨子开篇就提醒统治者要知道尚贤乃为政之本,进而提出进贤使能的原则,也就是置三本,即..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贤上

    【题解】《尚贤》,《汉书艺文志》作《上贤》,即以贤者为上。此篇主旨在论述尚贤乃为政之本。所谓贤者,就是指那些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德才兼备之士,墨子认为贤者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国家强盛的根本..

    3 墨子译注 2025-04-19
  • 三辩

    【题解】本篇名为《三辩》,但对话双方仅有两次往复问难,显系残文,又因内容与墨子的非乐思想一致,故有学者认为本篇是《非乐》篇的残文。文中通过墨子和程繁之间的对话,讨论音乐与政治的关系。程繁的观点带有较为..

    4 墨子译注 2025-04-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