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突
【题解】
《备突》篇也是介绍城池防御战的专题,从题目立意和文中所讲的突门形制来看,本文应当是讲如何防范敌人穿挖城墙的进攻方法。由于本篇文章散佚情况较为严重,从仅存的文字材料来看,我们很难看出突门是如何有效防御敌人穿墙而入的进攻方法的。
47.1 城百步一突门[1],突门各为窑灶[2],窦入门四五尺[3],为其门上瓦屋,毋令水潦能入门中。吏主塞突门,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维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入门中四五尺。置窑灶,门旁为橐,充灶伏柴艾,寇即入,下轮而塞之,鼓橐而熏之[4]。
【注释】
[1] 突门:城墙内部开凿用于防御敌方凿城而入的门,深入城墙但没有挖透。
[2] 窑灶:形似瓦窑的灶。
[3] 窦:当为灶(岑仲勉说)。
[4] 橐:皮制鼓风工具。
【译文】
城墙上每隔百步设置一座突门,每座突门内都砌起类似瓦窑的灶,灶在突门内四五尺处。突门上方建瓦屋,不让雨水流入门内。一名军吏专门负责堵塞突门,用一辆两轮车,上面捆扎一车木头,涂上泥,用绳索系住悬在突门内,根据突门的宽窄,将车置于门内四五尺处。砌窑灶,门旁另有风箱,用柴草艾叶塞满窑灶内部。一旦敌人攻入,就放下车轮堵塞通道,鼓动风箱,用烟火熏敌。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