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南子译注 / 刘安

卷五 时则

2025-04-20 15:53 淮南子译注

本篇导读

时指时间或季节,则是法则或原则。本卷叙述了四季的变化规律,以及统治者因应时则所实施的政令。在以往的农业社会中,人们须望天而耕稼,而每个月的天气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人必须适应天时的改变,才会获得丰收。本卷记述了古人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法则,并且加以配合,反映出当时人类的智慧。解题说:则,法也,四时、寒暑、十二月之常法也,故曰时则。意思就是按照四季、十二个月的顺序,介绍其天象、气候、农事等。当中反映了作者认为智慧的人应权宜行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墨守成规,以为民谋福祉。

此外,本卷又阐述了五位、六合、六度的内容,最后在六度的规、矩、准、绳、权、衡上加以发挥,提出君主作为领导层,必须颁布合适的政令,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本卷部分内容是根据《吕氏春秋十二纪》及《礼记月令》,故与二书有相同的概念。

孟春之月[1],招摇指寅[2],昏参中[3],旦尾中[4]。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虫鳞,其音角[5],律中太蔟[6],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7],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8],候雁北。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爨萁燧火[9]。东宫御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其兵矛,其畜羊,于于青阳左个,以出春令。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赋[10]。

1 孟春:春季第一个月,农历正月。

2 招摇:北斗星系杓端第七颗星的名称。

3 参:二十八宿之西方白虎宿,即现在的猎户座。中:位于南天正中。

4 尾:二十八宿之东方苍龙宿。

5 角:五音之一,其余为宫、商、徵、羽。

6 太蔟(c):十二乐律之一。

7 膻(shān):五臭之一,其余为焦、香、腥、腐。

8 獭(tǎ):水獭,在水边生活的动物。

9 爨(cun):用火煮饭。燧(su):生火的工具。

10 徭:劳役的工作。

译文

农历正月初春,北斗星的斗柄招摇指向寅位;黄昏的时候,参星位于南天的正中位;晨曦时,尾星在南天的正中。孟春的方位处于东方,天干是甲乙,昌盛的善德在于属木。它的代表是昆虫和带鳞片的鱼龙。代表音韵的是角调,乐律是太蔟。它的代表数序是八,代表味道是酸味,代表气味是膻味,在门户祭祀,祭祀时把属木的脾脏放在前面。东风吹来融化冰冻,冬眠的动物昆虫开始振奋和苏醒,鱼类靠近上层的冰面畅游,水獭开始捉鱼吃,大雁准备飞回北方。君主穿着青色的衣服,乘坐青色的龙车,挂上青色的玉佩,插上青色的旗帜。进食麦类和羊肉,饮用八正风吹来所形成的露水,烧豆萁煮饭,使用燧生火。东宫的侍女都穿青色的衣服,佩戴青色的彩饰,弹奏琴和瑟。代表兵器是长矛,代表家畜是羊。大臣们在明堂东向堂的北头室位置,朝拜君主,发布初春的政令,君主颁布仁德的施惠政策,恭行吉庆的赏赐,减轻徭役和赋税。

赏析与点评

这段描述了天子和宫女按季节穿着颜色相配的衣服,可见古人恪遵天人和谐的举动非常彻底和全面。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1]、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修除祠位,币祷鬼神[2],牺牲用牡[3],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麛[4],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掩骼薶骴[5]。

1 三公:西汉初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武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太尉为大司马,负责教育及行政、国防、刑法等,是三权制衡的机制。

2 币:圭璧。

3 牡:雄性的鸟类或野兽。

4 麛(m):初生的小鹿。

5 骼:枯骨。薶(mi):通埋,埋藏。骴(cī):通髊,仍然带有腐烂肌肉的尸体。

译文

立春那天,帝王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包括三公、九卿、大夫等到东部的郊区,迎接一年的开始,修整和清扫祭坛周围的位置,用圭璧玉器向天地祖先祈祷赐福,用雄性牛羊牲畜作为祭品,禁止伐木,不许覆毁鸟巢取走鸟蛋,不可杀害怀胎的动物,以至初生的小鹿和蛋卵物种,亦不能聚集大众来建筑城楼,掩埋暴露在野的骸骨和尸体。

赏析与点评

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麛,毋卵表面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显示了古人重要的做事原则和睿智,就是有节制:木材要种多年才合用,小鹿要长大才有珍贵的鹿角,如果人们不节约,便会很快用完各种天然资源。

命有司,省囹圄[1],去桎梏[2],毋笞掠[3],止狱讼。养幼小,存孤独,以通句萌。择元日,令民社[4]。是月也,日夜分[5],雷始发声,蛰虫咸动苏。

1 囹圄(lnɡ yǔ):监狱,这里指囚犯。

2 桎梏(zh ɡ):古代监犯的刑具,足部脚镣为桎,手铐为梏。或一般称为枷锁。

3 笞(chī):古代用鞭、杖、竹板打犯人的刑罚。

4 社:土地神,这里做动词,祭祀土地神。

5 日夜分:日间与夜间时间相等,指春分。

译文

命令刑部的官员,赦免或减轻罪犯的刑期,脱去犯人的枷锁,不准鞭打囚犯,停止司法诉讼。养育幼小儿童,抚恤孤独人士,以通达百姓,使他们萌生正面思想行为。选择良辰吉日,让民众祭祀土地神祇。这个月开始,日夜时间平分,雷声开始鸣动,冬眠的动物昆虫,全部苏醒且活动起来。

命司空[1],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隄防[2],导通沟渎[3],达路除道,从国始,至境止。

1 司空:主管水利和营造建设的官员。

2 隄:同堤。

3 导:疏导。

译文

命令主管水利建设的官员,应付季节性的大雨降临,下水道将会满溢的情况。要他循着地形巡行全国城市,视察周围的平原和郊野,修筑堤坝及防御工程,疏通沟渠和河流,清除道路的障碍物,确保从国家的首都到四方边境都畅通无阻。

赏析与点评

夏天雨季将至,维修堤坝,疏通沟渠,是政府官员分内的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如官员能为民众解决问题,就是德政。

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1],慎身无躁,节声色,薄滋味[2],百官静,事无径,以定晏阴之所成[3]。

1 斋戒:为了修养清心寡欲,不饮酒,不吃荤肉。

2 薄:淡薄。

3 晏:晚上没有太阳的时间。

译文

一年中白天最长阳气最重的夏至,阴阳开始纷争改变,物类的死生也会分明。君子在这一日,斋戒不饮酒吃荤,慎防身心烦躁,又节制声色娱乐,饮食清淡,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平静下来,暂缓事情,以等待晚上阴气的生成。

赏析与点评

在天地气候的大转变中,古人采取配合适应的方法,不扰乱宇宙正常变化的秩序,静心修养,并且节制过度的声色欲望,避免烦躁刺激心身。

求不孝不悌[1],戮暴傲悍而罚之,以助损气。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秋于西郊[2]。还,乃赏军率武人于朝。命将率,选卒厉兵[3],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4],顺彼四方。

1 求:寻求,查找。

2 西:西方为太阳收藏的地方,是阴气积蓄之处。

3 厉兵:将兵器磨得锋利,整理戎装,准备作战。

4 诘(ji):查办,责问。

译文

清查那些不孝敬父母,不敬兄长,残酷暴戾傲慢凶悍的人,加以处罚,以助长损杀的阴气。立秋的那天,君主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等文武百官,在西郊九里迎接秋天来临。返回朝廷后,便赏赐军中的将领和武士。命令将军率领部队,选择精良的士卒,磨砺兵器和装备,精心训练杰出的人才,专门任用有战争功劳的军士,去征伐不义的国家,侦办诛灭暴虐傲慢的人,顺应四方人民的心愿。

赏析与点评

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古代,不孝的人会被列为罪犯,并在这个季节中被惩罚。如有不义的军事侵略,国家会派兵相助,因此杀气必定集中在秋天。

命有司,申严百刑[1],斩杀必当,无或枉挠[2]。决狱不当,反受其殃。是月也,养长老,授几杖,行稃鬻饮食[3]。乃命宰祝,行牺牲[4],案刍豢[5],视肥臞全粹[6],察物色,课比类,量小大,视少长,莫不中度。天子乃傩[7],以御秋气。以犬尝麻,先荐寝庙。是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8],修囷仓[9]。乃命有司,趣民收敛畜采,多积聚,劝种宿麦。若或失时,行罪无疑。是月也,雷乃始收,蛰虫培户[10],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

1 刑:刑法,法律的条文和处罚的客观细则。

2 挠:屈曲,扭曲。

3 行:施予,分发。稃(fū):可食用的谷壳,例如麦皮类。鬻(zhōu):古粥字,稀饭,粥。

4 行:准备礼仪的一切工作。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5 刍:食草的牲畜。豢(hun):食谷的牲畜。

6 臞(q):瘦。粹:毛色纯一。

7 傩(nu):用舞乐驱除疫病和鬼怪的礼仪活动。

8 窦:洞穴,缝隙。

9 囷(qūn)仓:储存食物的仓库,圆的叫囷,方的叫仓。

10 培户:指昆虫准备过冬,把泥土堆在洞口周围,以便在入冬时堵塞洞口。

译文

命令司法部门的官员,申述各种严明的刑法,判斩杀的案情必须恰当,没有丝毫冤枉扭曲。判决牢狱的案情如果不合事实,反过来会受到查办的祸害。在这个月,要颐养长辈和老人,派发几案和拐杖给他们,施予粥饭饮食。命令负责祭祀的太祝,巡视牲畜,按照牲畜的状况,检视它们的肥瘦和有无伤损,察看毛色和体质,比对正常程度,量度大小,估计长短,确保牲畜符合规定的标准。君主举行驱邪逐疫的礼仪,以抵御秋天的气息,防范危难的到来。用狗品尝糜子,再首先送到祖先的宗庙。这个月可以修筑城堡和围墙,兴建首都和城镇,凿穿管道通河渠,挖掘地窖,维修仓库。又命官员发出政令,敦促人民收割采摘,多多积累物资,劝导他们种植越冬的小麦。如果错过了农时,不容置疑地惩罚他们。在这个月,雷声开始停止,蛰伏过冬的动物昆虫,都积土在洞口准备过冬,肃杀的阴气渐渐隆盛,阳气日渐衰退。水流开始干涸,秋分那天,白天与晚上的时间长短相等。

赏析与点评

法律一定要严谨,否则形同虚设,治乱世用重典,是历史的经验。法律必须客观且人人平等,切勿被滥用,沦为政治工具,谋害忠良。

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1],振贫穷,惠孤寡,忧罢疾,出大禄,行大赏,起毁宗,立无后[2],封建侯,立贤辅。

1 举力农:举荐致力农业发展的人才。

2 立无后:为那些没有男丁后人的家族选立继承人,预早解决继承财产的问题,以免引起纷争。

译文

封爵位给有道德的人,赏赐有功劳的人,善待贤明良士,救助饥渴的人,举荐致力发展农业的人,赈济贫穷的人,关怀孤儿寡妇,忧虑体弱和长期病患的人。推出高薪职位,实行重大的奖赏,振兴濒临毁灭的宗族,确立绝后家族的继承人,分封土地给有功劳的诸侯,选定贤良的人做臣子入仕为官辅助政府。

赏析与点评

自古就有举贤辅政的措施,用人唯贤,立贤辅是很好的制度。

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1],北至令正之谷[2],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3]、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申群禁,固闭藏,修障塞,缮关梁,禁外徙,断罚刑,杀当罪,闭关闾,大搜客,止交游,禁夜乐,蚤闭晏开[4],以塞奸人,已德,执之必固。

1 夏:辽阔广大。

2 令正:即令止,是胡人的地区。

3 霰(xin):小冰粒。

4 蚤闭晏开:指商店缩短营业时间,提早关闭,较晚才开门营业,以防贼人在冬季抢劫。蚤,即早。

译文

北方最远的地方,由九泽直至辽阔的边陲,向北到达令止山谷,那里冰天雪地,非常寒冷,长年都有雪雹霜霰飞扬,是水源储备的地方,由颛顼和玄冥管治,约一万二千里。二神的政令包括:申述所有禁条,巩固和紧闭储藏仓库,维修障础关塞,修缮关卡和桥梁,禁止人民向外随便迁徙,判断各种处罚和刑事案件,处决被判死刑的罪犯,关闭城门,大规模搜查外来的歹徒,停止交游活动,禁绝晚上的娱乐节目,店铺大门要早关晚开,以便阻断坏人的行动。当捉获奸徒,必须严厉拘押。

赏析与点评

中国部分地区会在冬天下雪,大雪对百姓也是好事,因为这能减少虫害,对明年谷物的收成有好处。此段记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指出冰块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可见古人已有基本的科学知识。

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1]:天为绳[2],地为准[3],春为规,夏为衡[4],秋为矩[5],冬为权[6]。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1 大制:最基础的大纲领制度、原则。

2 绳:本指木工用的墨线。这里比喻准则、标准。

3 准:水平仪,建筑楼房最重要的标准。

4 衡:秤杆,物品必须与秤锤平衡,才是准确的量度。

5 矩:能够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亦可表示长度距离。

6 权:秤锤。

译文

制度法则有阴有阳的配搭,基础有六种大纲领:天是墨绳,地是水平仪,春令是圆规,夏令是秤杆,秋令是矩尺,冬令是秤锤。墨绳,用以判别万物的曲直;水平仪,用以判断万物的平稳垂正;圆规,用以量度万物的圆周和直径;秤杆,用以考虑万物的平衡均势;矩尺,用以计算万物的方正体积;秤锤,用以量衡万物的权宜变化。

赏析与点评

规、矩、准、绳、权、衡,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因为这六种事物不单是万物外在的科学标准,也可以成为人们自己内心的价值标准,规范着个人的行为。

绳之为度也,直而不争[1],修而不穷,久而不弊,远而不忘,与天合德,与神合明,所欲则得,所恶则亡,自古及今,不可移匡[2],厥德孔密[3],广大以容,是故上帝以为物宗[4]。

1 争:通,弯曲。

2 匡:弯曲。

3 厥德:厥,它的。这里指绳的善德,正面的赞扬。孔密:周全细密。孔,细小的状态。

4 宗:根本,原始的标准。

译文

墨绳作为一种量度器具,正直而不会弯曲,可以延长至没有尽头,长久也不会破败,时间遥远也不会被遗忘,它融合天德互相和应,与神灵结合而明亮;它喜欢的就可以得到,所厌恶的便会灭亡;由古至今,都不可以移动倾斜或弯曲,它的德行善功非常细密周全,广大而包容,故此上帝以它为万物的根本。

权之为度也,急而不赢[1],杀而不割[2],充满以贯,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诚信以必,坚悫以固[3],粪除苛慝[4],不可以曲[5],故冬正将行[6],必弱以强,必柔以刚,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

明堂之制,静而法准,动而法绳,春治以规,秋治以矩,冬治以权,夏治以衡,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甘雨膏露以时降。

1 赢:浮躁过分的行为。

2 杀而不割:攻打杀伐没有仁义的国家,却不会抢夺物品和割取他国的土地。

3 悫(qu):诚实。

4 粪除:铲除,扫除。苛慝(t):奸邪暴虐的恶人。

5 曲:扭曲,指旁门左道的扭曲方法。

6 正:即政。

译文

秤锤作为量度的器具,急行而不能太过浮躁,杀伐而不会割取抢夺,充满而盈实,周密而不会泄漏,毁坏而不会贪求索取,诛杀罪犯而不会赦免,诚实守信必定做得到,坚定小心不会动摇,铲除奸邪恶人,不会用旁门左道的方法。故此冬季的政令一旦施行,软弱必定变为强壮,柔弱必定变为刚强,权宜的法度正确被应用,万物可以收藏畜养。

明堂的制度,平静时取法于水平仪,行动时取法于墨绳,春季管治用规度,秋季管治用矩度,冬季管治用权度,夏季管治用衡度,故此干燥、湿润、寒冷、暑热都顺着季节而出现,甘甜的雨水和浓郁的露水,都按照时间降临。

赏析与点评

万物与人类,都受着时间的牵引而改变;唯有道德清明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平衡稳重,准确判明公义善恶,他的德政能够与日月同光,犹如甘露润泽大地。

亦称《淮南鸿烈》。据东汉高诱注序:“鸿, 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故“达于道者,反于清静, 究于物者, 终于无为”。主张“得在时, 不在争;治在道, 不在圣”。但另外又主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和《商君书》主张相同;而《时则训》、《天文训》里又推崇阴阳五行之说,以是《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于杂家。东汉许慎、高诱为之注,近人刘文典有《淮南鸿烈集解》,其中《天文训》全用清人钱塘之注,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资料。《神仙传》以刘安列于神仙。收入《道藏》第863—867册。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一 要略

    本篇导读本卷是全书的概略大纲、序言,详细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作者在此卷表示各章节的顺序都有特别的关联设想,而且互为牵引补充,达到层层推进的深入效果。先秦的经籍,一般都把大纲、序..

    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十 泰族

    本篇导读泰有原始的意义,有泰一大道之意,亦有水流舒泰的自然意境,也有泰然自若的道体逍遥含意;族是聚合、聚集的意思。上一卷《修务》言有功,惠泽苍生,行不言的大道,学道有成。本卷则回顾泰古真人的妙道,气生..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九 修务

    本篇导读修,高诱注为勉,而务则注为趋,有趋向的意思。本卷指圣人对外有博施济众的趋向,对内则自我修养。本卷认为圣人君子的无为不是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他们的自我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因..

    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八 人间

    本篇导读本卷的内容主要是论祸福,文中认为: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本性、行为的回馈。人间的祸福,并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祸福往往并行而至。取利舍害是人之常情,趋吉避凶..

    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七 说林

    本篇导读本卷《说林》与上篇《说山》相似,可说是姊妹篇,其说故事及箴言的形式相同,山和林木互相辉映,可见作者及编者的心思。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足以蹍者浅矣[1],然待所不蹍..

    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六 说山

    本篇导读崇山峻岭,使人有稳重的感觉,山岭崇高屹立,有如大道擎天不倒。原注解说:山为道本,仁者所处,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仁者乐山,因为山中万物生气勃勃,生而不相争,在山的不同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山中..

    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五 兵略

    本篇导读本卷兵略集中讨论了战争。先秦诸子各有兵略观点,本卷除了是集大成的系统性理论外,亦发展了独特的军事策略原则,当中谈到战争的由来及将帅的修养和军队的建立。作者认为作为军队的高层领导,总离不开大道的..

    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四 诠言

    本篇导读本卷诠言是用尽言词来诠释大道,虽然作者明白道可道,非常道,但为了呈现宇宙的真谛,他仍锲而不舍地描述具体形态的大道。本卷详尽阐述无为,无为者,道之体也,所谓无为,就是归根返本,以道应付千万事情,..

    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三 泛论

    本篇导读以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是开启自我智慧窍门的重要途径。本卷题为泛论,泛是泛滥,指各种观点多如大水泛滥。能够掌握道的源头,自然可以开阔地谈论大变化,故此高诱解题说: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于..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二 道应

    本篇导读本卷是专门论道的篇章,与《原道》着重阐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卷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深奥的道理,这样比较形象化,而且用事实作为题材,令读者更容易明白。卷中所引用的五十二则故事采自《吕氏春秋》、..

    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一 齐俗

    本篇导读习俗因地方不同而有差异,齐俗就是齐同风俗的意思。本卷认为面对不同时代、地方、民族的各种风俗,君主都要尊重,不能用某一种礼法来束缚人民。此外,卷中认为应以道论者,总而齐之,要用大道一体作为主轴,..

    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 缪称

    本篇导读缪指不同、差异,称是恰当应用的意思。本卷就是用不同的观点角度来探究大道的衍生用途。当中引述了儒家和其他学说,兼收并蓄,虽然有差异(缪),但可以称说(称)。《缪称》与上一篇《主术》谈论君主治理天..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九 主术

    本篇导读本卷原注题解说: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主是君主,术是治国之道,本卷全面地论述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其原则是无为而治,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

    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八 本经

    本篇导读本卷原题解是:本,始也。经,常也。本经造化出于道,治乱之由,得失之常,故曰本经。这里本是原本、根本,经是经常的意思。本卷的内容就是指出治国之道必须运用大道的原始根本方法,并且经常维持这个原则,..

    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七 精神

    本篇导读本卷论述了生命的起源、要素及养生之道等重要论题。卷中指出人类的精神是由天而来的,而且形躯会受到大自然直接影响,人体与万物具有感应的能力,如人能做到恬愉虚静,精神便可稳固。此外,卷中亦指出精神为..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六 览冥

    本篇导读本卷的题解是览观幽冥变化之端,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故曰览冥。意思就是观览万物当中幽冥难以察觉的变化规律。本卷提示人类要屏除巧诈思虑,细心览察事物的幽微地方,这样便可发现很多自然现象都是最精微关..

    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四 墬形

    本篇导读本卷吸收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广博的见闻异物,又用当时的科学眼光加以描述,渐渐脱离上古神秘的面纱,是汉代最重要的地理文献。此卷又呈现出古代的宇宙观,解释天地为实有的大自..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三 天文

    本篇导读本卷依据古代上考天文的严格治学态度,探索了无尽的穹苍,并总结了西汉以前的中国星象、天文、历法的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天体二十八宿的布局。它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虽然今天看来只是陈旧..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 俶真

    本篇导读俶是开始、开端的意思;真是真实、纯真的意思,是道的内涵的主要素质。本卷以得道为目标,说明如何养性存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本卷亦阐述了具备德行的基本客观标准,解释贤人、圣人、真人的不同..

    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一 原道

    本篇导读本卷所述的道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根本和开端,也是《淮南鸿烈》的宗旨。原道有原始原本的特殊意义,是诸子百家共通的基石,不可取代。本卷指出道是开始,在空间上和形态上都没有限制及定义,它有无限的发挥空间..

    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