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二 情

2025-04-18 14:29 小窗幽记译注

应当为情死 不当为情怨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1],崔护之花[2],汉宫之流叶[3],蜀女之飘梧[4],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5],客无黄衫[6],知己无押衙[7],同志无虞候[8],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9]。集情第二。

今译

有人说:应当为情而死,不应因情而生怨。感情的事情,本来就是可为对方而死,不当生起怨心的。虽然这么说,但既然身在情中,此身又为感情所占有,又怎么忍心去死?然而不死总悟不出情爱的热烈深刻!韩翃的章台娇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唐代后宫御沟里飘流出的红叶,以及任继图夫妇因梧页团圆的故事,都使后世有情人为之叹息而羡慕不已,并且用文字记载下来,表现于诗歌咏叹之中。但是如果没有能飞檐走壁的昆仑奴,没有身穿黄衫的豪客,没有古押衙那样的知己,没有虞候那样的同志,那么即使用海棠作为誓约,知心人终究会像道路上的陌生人一样,最终会分离。因此把有关情的文章集成这第二卷。

注释

[1]君平之柳:唐代韩翃有姬柳氏,安史乱中,两人离散。柳出家为尼。韩翃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托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为蕃将沙吒利所劫后,虞候许俊用计夺柳氏还韩翃,两人遂得团圆。

[2]崔护之花:唐代崔护游长安城南,口渴至一民居求饮,有一少女递水与之,崔护对她很有爱意,恋恋不忘。次年再访,则门户紧闭,杳无人迹。崔护不胜惆怅,作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汉宫之流叶:汉宫即唐宫。唐人习惯以汉喻唐。有位唐代宫女将自己幽居深宫的苦闷写在红叶上,从御沟中流到宫外,为有心人拾得,也和诗一首,从御沟上游流入宫里。后来宫人得以放出,两人终于成为夫妇。这就是盛传于当时的红叶题诗故事。

[4]蜀女之飘梧:西蜀人任继图与妻李云英分离,后来云英题诗在梧桐叶上,相诉思念,最终被任拾到,二人得以团圆。

[5]昆仑:唐代大历年间,崔生与一个身穿红绡的歌伎相爱,却苦于不能结合。他家里有个昆仑奴叫磨勒,凭着智勇,终于使崔生如愿以偿。

[6]黄衫:唐代大历中书生李益与霍小玉相爱,后来李益变心,霍小玉思念成疾,梦中见一个穿着黄衫的汉子带着李益进来,送到座席上,与她相会。

[7]押衙:古押衙。唐德宗时王仙客与表妹无双相爱,后来在战乱中无双被逼成为宫女,王仙客求助于侠士古押衙,古押衙历尽种种艰险,终于使无双与仙客得以结合。

[8]虞候:即为韩翃夺回柳氏的虞候许俊。

[9]陌路萧郎:据唐人小说《云溪友议》卷一,崔郊寓居汉上,爱慕一婢,后婢为他人所得。崔赠诗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几条杨柳[1],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2],唱彻古今离恨。

今译

婀娜柔婉的杨柳枝,沾上了多少离人的泪水;

一唱三叹的阳关曲,唱尽了古今离别的幽怨。

注释

[1]杨柳:古时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云柳沾泪痕。

[2]三叠阳关:曲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咏唱,谓之《阳关三叠》。

弹尽妙曲无知音 对景伤春只自怜

弄绿绮之琴[1],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2];瞻云望月,无非凄怆之声;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今译

拨弄着倾诉如水爱意的琴弦,

如何能得到像文君一样解音的女子来聆听?

濡湿了描画娟美蛾眉的黛笔,

如何能得到像张敞那般贴心的郎君来画眉?

抬头望见云中月,耳中所听的无非是悲怆的声音;

摩挲柔柳抚娇花,眼中所见的无非是断肠的情景!

注释

[1]绿绮:古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

[2]京兆:汉张敞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画眉,当时的长安城中有张京兆眉怃之说,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见《汉书张敞传》。

淑女居处远 欢爱宛如昨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1];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2]。

今译

花繁柳盛掩藏着幽静而美好的女子的闺房,何异于三千里的弱水将蓬莱与凡世相隔离?行云行雨的巫山神女不再来到襄王的梦里,空把巫山十二峰想像成她的形象又有何用?

注释

[1]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险恶难渡的河海。

[2]雨云二句:用襄王梦遇巫山神女典。

心上恨 雨中愁

豆蔻不消心上恨[1],丁香空结雨中愁[2]。

今译

风华绝代的少女心中幽恨难解,

一如丁香花在雨中愁怨地开放。

注释

[1]豆蔻:植物名。诗文中常喻少女。宋陆游《小园春思》:人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2]丁香句:唐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今译

用广大无边的慈悲之心当作渡人筏子,

渡济人出离这相思泪积聚而成的大海;

用无边无尽的恩爱之情当作接引梯子,

接引人走下这布满了离愁别恨的天空。

缩不尽相思地 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1],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今译

费长房纵能用缩地术减短距离,

也无法将男女相思的距离缩短;

女娲氏纵然能炼就五色石补天,

也无法将离人破碎的情天补全。

注释

[1]费长房句: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田也。

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1]。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今译

阮籍邻家少妇,十分美貌,当垆卖酒。阮籍经常去饮酒,醉了便睡在她的身边。隔着帘子听到玉钗落地声,心中却不起邪念,他不是痴情人就是绝顶聪慧有定性的人。我幸亏是个不痴也不慧的人。

注释

[1]隔帘三句:《避暑录话》:佛氏论持律,以隔壁闻钗钏声为破戒。苏子由谓闻而心不动非破,心动为破戒。子由盖自谓深于佛者,何言之陋如此!夫淫坊酒肆,皆是道场;内外墙壁,初谁隔限?此耳本何所在?今见有墙为隔,是一重公案;知声为钗钏,又是一重公案。尚问心动不动乎?见《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引。

小玉飞作烟 西施化为土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1]

今译

吴宫妖冶的小玉早已化作飞烟,

越国美艳的西施已经化作尘土。

注释

[1]本则出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小玉,吴王夫差女。白诗原注云: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

珍重人生好光景

蝶憩香风,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今译

蝴蝶在春日的香风中憩息,

青春之梦是如此芬芳而美好;

鸟儿身上沾着飘落的花瓣,

伤春的啼鸣凄切哀愁不堪听。

幽情化石立 怨风结冢青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1];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今译

一往深情化作了凝伫千载的望夫石,

幽怨情怀凝聚成青青无际的坟上草。

千古以来寂寞闺中人的深切怨恨啊,

足以令负心的男子们为之魄丧魂销!

注释

[1]冢青:汉王昭君墓,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泛指坟墓。

多情成恋 薄命可嗟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今译

路旁繁花已开遍,河畔春风柳絮飞。

深闺中人好寂寞,梨花经雨何憔悴。

芳草青青春正好,游子迟迟不见归。

骑着马儿分袂去,别时容易见时难。

多情生爱爱生恋,红颜薄命枉自嗟。

只缘人心各有情,非关女性善哀怨!

不看绿鬓 终期黄衫

那忍重看娃鬓绿,终期一遇客衫黄[1]。

今译

哪忍在镜前再一次欣赏自己青春娇美的容颜?

只希望能遇到黄衫豪士将那负情的人儿带回。

注释

[1]客衫黄:即黄衫客。

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1];知己难投,白璧未能获主[2]。

今译

美满的姻缘从来就很容易结合,

红叶也能够成为媒人传递音信;

知心的朋友自古却很难以寻求,

白璧很难遇到赏识自己的主人。

注释

[1]红叶句:唐代流传着诸多红叶为媒的爱情故事。

[2]白璧句:用卞和泣玉典。卞和,春秋时楚人。得玉璞,先后献之于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是欺诈,分别被削去左足和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和氏璧。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见《韩非子和氏》。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湘岸栽竹 巫山停云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今译

将船颠舟覆的湘江两岸全部填平,

种满竹子好让它承受离人的眼泪;

把风情万种的巫山彩云统统截下,

让她永远永远留在多情人的梦里。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明鬼下

    【题解】《明鬼》上、中篇亡佚,现仅存下篇。此篇主题与《天志》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天志》重在宏观和社会上层层面,《明鬼》重在微观和社会下层层面,有巩固和深化《天志》主题的作用。《明鬼》主旨在论述鬼神的..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天志下

    【题解】《天志》下篇在主题立意上与上篇和中篇保持一致,但文字上的脱漏与错乱之处较多。本篇与前两篇相比,除了文字上的繁复以外,还多出来一些内容,即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论述作者关于要求人们遵循上天意..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天志中

    【题解】《天志》中篇更为详细地阐述了天志的权威性,人类只有遵循天志才能得到上天的奖赏和庇护,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墨子指出,天志总的来说就是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

    3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天志上

    【题解】《天志》分为上、中、下三篇,此为上篇。墨子是一个宗教神学目的论者,他认为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天,天比天子更尊贵、也更有智慧,因此天子和天下所有人必须遵循天的意志。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节葬下

    【题解】《节葬》分为上、中、下三篇,现仅存下篇。节葬问题是墨子与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歧点,但本文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当时统治阶级虚伪浮夸的生活风气。墨子的节葬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对厚葬,二是..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节用中

    【题解】本篇主旨仍是在谈要节约用度的道理,理论面有所扩展,但论述较为简略。首段总论圣王统治天下就是要尽职尽责地去做爱民利民的事情。接下来,墨子分别从器用、饮食、衣服、舟车、丧葬和宫室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节用上

    【题解】《节用》分为上、中、下三篇,今下篇亡佚,此为上篇。节用是墨子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墨家思想区别于百家思想的重要标志。节用思想的主旨是去无用之费,即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只注重实用,凡是不实用的,不能..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非攻下

    【题解】《非攻》下篇主题依然是对战争的质疑和非难,但论证的重心却与中篇有所区别,从求助于历史经验转而借助天鬼。这个论证角度的展开来源于论敌的反击,墨子的论敌妄图从根本上摆脱战争不义的不利地位。墨子根据..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非攻中

    【题解】本篇主旨依然是对侵略战争的谴责与非难,但相比前篇那种总纲似的破论立论,本篇则是与论敌展开了正面论战。墨子开篇列举了发动战争的种种害处,归结为一点,就是攻伐之害实质上是在夺民之用,废民之利,使百..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非攻上

    【题解】《非攻》分上、中、下三篇,本篇为上篇。《非攻》的主旨是反对侵略战争,墨子提倡非攻,实质上是对兼爱思想提供理论支持,或者说是兼爱思想的系统化。在墨子看来,人类社会之所以动荡不安,根源就在于人类自..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兼爱下

    【题解】《兼爱下》篇的主旨与上、中篇大致相同,但论证角度稍有区别,论述也更为详尽。开篇点明要为天下兴利除弊的主旨,紧接着指出当前天下混乱的症结所在即在于别。本文采取双起双承的论证方式,明确表示天下之众..

    3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兼爱中

    【题解】前篇属于理论纲领,本篇则以问难的形式展开了详细论证。墨子认为,兼爱之说事关天下治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所以他要求人们都能做到爱人如己,无所偏私。本篇最大的特色在于通篇采用设问的方式论..

    4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兼爱上

    【题解】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他将天下大乱的根源归之于人性,极具理论深度。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人们以爱自己的心态去爱别人,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如果人们能够做到兼相爱,则天下治。这篇文章层次清..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同下

    【题解】本篇与前两篇主旨相同,旨在说明为政者要用尚同的方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处理政务,管理国家。文章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国家,就一定要得下之情,只有真正了解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并且切实做到惩恶赏善,则国..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同中

    【题解】本篇与前篇的主旨大致相同,内容既有所重叠又有所发展。前篇说到天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所以仍然会遭受暑热严寒、风霜雨露的灾害,其理论范围主要在阐发人道。本篇在此基础上前进一步,对天道..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同上

    【题解】《尚同》分为上、中、下三篇,主旨是强调是非善恶要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标准的制订权和解释权要统一于天子,这样才能避免纠纷,使天下得到治理。本文开篇虚拟上古始有人民之时,人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以..

    1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贤下

    【题解】本篇文辞错乱难通之处较前两篇为多,然其大体仍接续前文之余绪,通过对古、今为政者的做法进行对比,来说明只有真正任用贤能之人,才能得到更多贤能之士的诚心归附,从而走向国家大治、百姓康乐。墨子认为,..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贤中

    【题解】《尚贤》上篇为理论总纲,而中篇则是从上位者的角度出发,要求国家统治者要能够为贤者提供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充要条件。墨子开篇就提醒统治者要知道尚贤乃为政之本,进而提出进贤使能的原则,也就是置三本,即..

    2 墨子译注 2025-04-19
  • 尚贤上

    【题解】《尚贤》,《汉书艺文志》作《上贤》,即以贤者为上。此篇主旨在论述尚贤乃为政之本。所谓贤者,就是指那些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德才兼备之士,墨子认为贤者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国家强盛的根本..

    3 墨子译注 2025-04-19
  • 三辩

    【题解】本篇名为《三辩》,但对话双方仅有两次往复问难,显系残文,又因内容与墨子的非乐思想一致,故有学者认为本篇是《非乐》篇的残文。文中通过墨子和程繁之间的对话,讨论音乐与政治的关系。程繁的观点带有较为..

    4 墨子译注 2025-04-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