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汉 / 古诗三百首

涉江采芙蓉

2025-04-16 10:38 两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女子思念

译文/注释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全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遗送给心上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在干什么,这是古体诗长用手法。而且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夫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位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词”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写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猜你喜欢

  • 孙子九地问对

    散地〈《孫子九地篇》曰:「諸候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又曰:「散地則無戰。」曰:「散地,吾將一其志。」〉吳王問孫武曰:〈吳王,闔廬也。〉「散地不可戰,則必固守不出,〈散地,士卒心分散,妄戰則不利,故不若固..

    6 孙子九地问对 2025-04-18
  • 恰克圖界約

    原約訂立於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七日,俄曆一七二七年十月九日,恰克圖;簽訂時有滿、俄、拉丁文本,原無漢文本。本界約原爲十條;其第三條實際上就是布連斯奇界約的條文,在訂立本界約後附載於內..

    6 恰克图界约 2025-04-17
  • 中国国民党总章

    民国13年1月28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促進三民主義之實現,五權憲法之創立,特製定中國國民黨總章如下:第一章 黨 員第一條 中國國民黨不分性別,凡誌願接受本黨黨綱,實..

    5 中国国民党总章 2025-04-17
  • 漫說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天地之內,恒推以行是?意者,其有機氣之不得已耶?其運轉而不能自止耶?觀夫大界列宿,迢迢燦爛明朗,其光自何,其大幾何?觀乎千仞之岡而行人如豆,..

    7 揆园史话 2025-04-17
  • 檀君紀

    神市氏寔爲東方人類之祖,鴻荒之世,開刱之業,賴以成焉,盖檀君以前,首出之聖人也。古有淸平山人李茗者,高麗時人,有《震域遺紀》三卷,引《朝代記》,備載我國故史,比於一然之書,甚相逕庭中,多仙家語。余以爲..

    4 揆园史话 2025-04-17
  • 二太始紀

    神市氏旣爲君長,以神設敎,存其彛性,周護飽養,聽其繁衍,天下民物,於是漸盛。但此時,開闢不遠,隨處草木荒茂鳥獸雜處,人民艱困殊甚,且猛獸、毒蟲不時衝動,人民被害不少。神市氏卽命蚩尤氏治之。蚩尤氏實爲萬..

    3 揆园史话 2025-04-17
  • 一肇判記

    太古,陰陽未分,洪濛久閉,天地混沌,神鬼愁慘,日月星辰堆雜無倫,壤海渾瀜,羣生無跡,宇宙只是黑暗大塊,水火相蘯不留刹那;如是者,已數百萬年矣。上界却有一大主神,曰桓因,有統治全世界之無量智能,而不現其..

    5 揆园史话 2025-04-17
  • 北崖子旣應擧而不第,乃喟然投筆,放浪江湖,凡數三歲,足跡殆遍於鯷域,而深有蹈海之悲。時經兩亂之後,州里蕭然,國論沸鬱,朝士肝食,野氓懷慍。於是北崖子,南自金州、月城,歷泗沘熊川,復自漢山入峽而踏濊貊舊..

    6 揆园史话 2025-04-17
  • 己丑春,余入江都之摩利山,適値大迎節,謁大始殿,李靜山裕岦氏囑余以桓檀古記正書之役。余筆荒難,不能勝重任,爲識我國祖古史,而之中有三聖記上、下,檀君世紀,北夫餘記上、下,太白逸史載在焉,月餘而告迄。桓..

    4 桓檀古记 2025-04-17
  • 太白逸史

    三神五帝本紀 第一表訓天詞云:大始,上下四方,曾未見暗黑,古往今來,只一光明矣。自上界却有三神,卽一上帝,主體則爲一神,非各有神也,作用則三神也。三神有引出萬物,統治全世界之無量智能,不見其形體,而坐..

    5 桓檀古记 2025-04-17
  • 迦葉原夫餘紀

    始祖解夫婁在位三十九年。乙未元年,王爲北夫餘所制,徙居迦葉原,亦稱岔陵,宜五穀,尤多麥,又多虎、豹、熊、狼,便於獵。丁酉三年,命國相阿蘭弗設賑,招撫遠近流民,使及時飽暖,又給田耕作。不數年,國富民殷,..

    2 桓檀古记 2025-04-17
  • 北夫餘紀

    上始祖檀君 解慕漱在位四十五年。壬戌元年,帝天姿英勇,神光射人,望之若天王郞。年二十三,從天而降,是檀君高列加五十七年壬戌四月八日也,依熊心山而起,策室蘭濱,戴烏羽冠,佩龍光劍,乘五龍車,與從者五百人..

    7 桓檀古记 2025-04-16
  • 檀君世紀

    序爲國之道,莫先於士氣,莫先於史學,何也?史學不明,則士氣不振,士氣不振,則國本搖矣,政法歧矣。蓋史學之法,可貶者貶,可褒者褒,衡量人物,論診時像,莫非標準,萬世者也。斯民之生,厥惟久矣,創世條序,亦..

    8 桓檀古记 2025-04-16
  • 神市歷代記

    倍達,桓雄定有天下之號也,其所都曰神市,後徙靑邱國,傳十八世,歷一千五百六十五年。一世曰桓雄天皇,一云居發桓,在位九十四年,壽一百二十歲。二世曰居佛理桓雄,在位八十六年,壽一百二歲。三世曰右耶古桓雄,..

    6 桓檀古记 2025-04-16
  • 三聖紀全

    上篇吾桓建國最古。有一神,在斯白力之天,爲獨化之神,光明照宇宙,權化生萬物,長生久視,恒得決樂,乘遊至氣,妙契自然,無形而見,無爲而作,無言而行,日降童女、童男八百於黑水白山之地。於是桓因亦以監群居于..

    7 桓檀古记 2025-04-16
  • 凡例

    一、古記引用始自一然氏之遺事而今其古記不可得見乃以三聖記 檀君世紀 北夫餘紀 太白逸史合爲一書名曰桓檀古記一、三聖記有二種而似非完編安含老氏所撰余家舊傳今爲三聖記全上篇元董仲氏所撰得於泰川白進士寬默氏今..

    10 桓檀古记 2025-04-16
  • 陇头歌辞三首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古诗三百首生活民歌译文/注释译文(一)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

    6 南北朝 2025-04-16
  •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乐府赞美民歌译文/注释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

    4 南北朝 2025-04-16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月亮思归译文/注释译文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我忧愁得..

    5 两汉 2025-04-16
  •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古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离别相思译文/注释译文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

    7 两汉 2025-04-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