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常识
中国哲学常识
  • 第二十三章 反理学时期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三十二岁时,明朝就亡了。他的母亲是个贞女,受过明朝的旌表,故明亡之后,她就绝食三十日而死,遗命教她的嗣子不做新朝的官,故他终身做明朝的遗民。他深痛亡国之祸,决心要研究有实用的..

    胡适 2025-04-19
  • 第二十二章 清代思想史

    这是我的《中国哲学常识》的最后一部分,向来不曾特别提出作为单独的讲题。现在把他提出重讲,固然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但这个题目本身却也有单独存在的理由。因为清代的思想确然和宋代或明代的思想大不相同,确然有他..

    胡适 2025-04-19
  • 第二十一章 理学时期

    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宗茂叔,道州营道人。曾做南安军司理参军,知郴州桂阳县,改知南昌县;后判合州,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熙宁初,转虞部郎中,广东转运判官,提点本路刑狱。以后,乞知南康军,因家庐山..

    胡适 2025-04-19
  • 第二十章 近世哲学

    中国的近世哲学可分两个时期:一、理学时期西历一○五○至一六○○。二、反理学时期一六○○至今日。理学是什么?理学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其中有先天太极等等,是道教的分子;..

    胡适 2025-04-19
  • 第十九章 佛教

    佛教的输入时期佛教输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时代,其正确年代已不可考了。我们所知道的有几点:(一)到东汉明帝永平八年(纪元65),楚王英已奉佛教,佛教的名词已有三个(浮屠、伊蒲塞,桑门)见于皇帝的诏书中了。(..

    胡适 2025-04-19
  • 第十八章 中古第一期的终局

    一、王充以来,中古思想起了两种变局:第一是批评精神的发达,第二是道家思想的风行。二、批评的精神在东汉最发达,在种种方面都有表现。在学术的方面,如张衡(78~139年)的攻击谶纬,如郑玄(127~200年)、何休(1..

    胡适 2025-04-19
  • 第十七章 儒家

    儒教在汉代被确立为国教考本文试图叙述儒家学说在公元前二○○~一○○年期间的变迁史,并指出由于汉王朝把它奉为国教,因此而产生的后果,一直影响中国两千年的真正性质。当秦始皇统一了整个中国,并建立起第一个中..

    胡适 2025-04-19
  • 第十六章 道家

    我在上章说汉代哲学的第一时代是道家全盛时代。如今须说道家之名作何意义。古代本没有什么道家。道是一个达名,所包极广。《庄子天下篇》所举老聃、关尹、墨翟、慎到、庄周等等,都称道术。道即是路,即是方法。故老..

    胡适 2025-04-19
  • 第十五章 汉之哲学

    汉兴时,儒生如叔孙通之流颇得信用。儒家重辨上下,定民志,故叔孙通所定朝仪使汉高祖叹赏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那时的儒生眼见叔孙通得君行道,都以为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叔孙通不但制定朝仪,还制定了汉..

    胡适 2025-04-19
  • 第十四章 齐学

    思想混合的趋势从老子、孔子到荀卿、韩非,从前六世纪到前三世纪,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分化时期。这时期里的思想家都敢于创造,勇于立异;他们虽然称道尧舜,称述先王,终究遮不住他们的创造性,终究压不住他们的个性。..

    胡适 2025-04-19
  • 第十三章 中古时代

    中古时代暂定从秦始皇到宋真宗,约计一千二百年(纪元前220~纪元1020),为中国的中古时代。中古时代的特别色彩(一)统一国家的造成。(二)新民族的侵入与同化。(三)宗教化的普遍。中古思想的两大分段第一段,古..

    胡适 2025-04-19
  • 第十二章 古代哲学的终局

    前三世纪之思潮西历前四世纪(前400年到301年。安王二年至赧王十四年)和前三世纪的前七十年(前300年至230年。周赧王十五年至秦始皇十七年),乃是中国古代哲学极盛的时代。我们已讲过别墨、惠施、公孙龙、孟子、庄..

    胡适 2025-04-19
  • 第十一章 荀子

    荀子略传荀子名况,字卿,赵人。曾游学于齐国,后来又游秦(《强国篇》应侯问入秦何见。按应侯作相当赵孝成王初年),又游赵[《议兵篇》孙卿议兵于赵孝成王前。(赵孝成王当西历前265至245年)],末后到楚。那时春申..

    胡适 2025-04-19
  • 第十章 孟子

    孟子考孟轲,驺人。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子的生死年岁,颇不易考定。据明人所纂《孟子谱》,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死于赧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年八十四。吕元善《圣门志》所记年与《孟子谱》同。此等书是..

    胡适 2025-04-19
  • 第九章 《大学》与《中庸》

    古代儒家的思想,有一层大困难。因为那些儒书,这里也是子曰,那里也是子曰。正如上海的陆稿荐,东也是,西也是,只不知哪一家是真陆稿荐[此不独儒家为然。希腊哲学亦有此弊。柏拉图书中皆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又披塔..

    胡适 2025-04-19
  • 第八章 庄子

    庄子略传庄子一生的事迹,我们不甚知道。据《史记》,庄子名周,是蒙人。曾作蒙漆园吏。《史记》又说他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我们知道他曾和惠施往来,又知他死在惠施之后。大概他死时当在西历纪元前二七五年左右,..

    胡适 2025-04-19
  • 第七章 别墨

    墨辩与别墨墨学的传授,如今已不能详细考究(参看孙诒让《墨子间诂》附录《墨学传授考》)。《韩非子显学篇》说: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庄子天下篇》说:相里勤子弟子,五侯之..

    胡适 2025-04-19
  • 第六章 杨朱

    《杨朱篇》《列子》的第七篇名为《杨朱篇》,所记的都是杨朱的言语行事。《列子》这部书是最不可信的。但是我看这一篇似乎还可信。其中虽有一些不可靠的话,大概是后人加入的(如杨朱见梁王谈天下事一段,年代未免太..

    胡适 2025-04-19
  • 第五章 墨子

    墨子略传墨子姓墨名翟。有人说他是宋人,有人说他是鲁人。今依孙诒让说,定他为鲁国人。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定这一家学说产生和发达的时代。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于何时。这个问题,古..

    胡适 2025-04-19
  • 第四章 孔子

    孔子略传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西历经元前551),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历纪元前479)。他一生的行事,大概中国人也都知道,不消一一的叙述了。他曾见过老子。大概此事在孔子三十四岁之后(说..

    胡适 2025-04-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