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汉刘家太子传 / 佚名

前汉刘家太子传

2025-04-23 14:06 前汉刘家太子传

昔前汉欲末之时,汉帝忽遇患疾,颇有不安,似当不免。乃遗嘱其太子曰:汝缘年少,或若治国不得,有人夺其社稷者,汝但避投南阳郡,彼先有受恩之人,必合救汝。其时遂有汉帝丈人王莽,在於宫中,见其孙年少,遂设计谋,拟夺帝业。忽遇汉帝崩后,於内宫不放言语漏泄;遂於街衢教示童儿作童谣。歌曰:王莽捉天下,竹节生铜马。遂便不放外人知闻,便称帝位。

其太子逃逝,投於南阳郡。至於城北十里已来,不知投取之地,遂於磻陀石上而坐。至夜,郡中唯有一人,名曰张老,先多受汉帝恩德。其张老有一子,夜作瑞梦,见城北十里磻陀石下,有一童子,颜容端正,诸相具足,忽然惊觉,遍体汗流。至於明旦,具以梦状告白其父。父曰:刘家太子,逃逝多时,不知所在。汝乃莫令人知,往彼看探。其子於父言教,至於彼处磻陀石上,有一太子,端严而坐。遂便问曰:君子是何处人?姓名是甚?在此而坐?太子答曰:晻乙本无父母,亦无宗枝,旦(但)缘家贫,游行莨(浪)荡!其人遂引往诣家中,引至入门,其父遥见,便识太子。走至下阶,即便拜舞。问其事理已了,卻便充为养男,不放人知。一同亲子,便往学问。

才经一月,诸州颁下,汉帝有敕晓示,告言道:刘家太子逃逝他州,谁人捉得,封邑万户。其时南阳郡太守,诸坊曲出榜晓示;并及诸坊,各悬布鼓,击之音响,以辩凡圣。诸坊各有监官,每有人来,胥遣打布鼓,都无音响。遂有一童子,过在街坊,不听打鼓,即放过去;更经一日过街,亦乃不听打鼓。直至三件,监官遂唤童子问曰:何故不听打鼓?童子曰:晻乙此鼓,切不得打者,若打者必有不祥之事。问曰:有何不祥?答曰:若打一下,诸坊布鼓自鸣;若打两下,江河腾沸;若打三下,天地昏暗。

於是打其三声,天地昏暗,都无所见。太子遂乃潜身走出城外。逢见耕夫。遂诏耕夫,说是根本:刘家太子被人篡位,追捉之事,诸州颁下,出其兵马,并乃擒捉。其耕夫遂耕垄土下埋地。口中衔七粒粳米,日食一粒,以济残命。兼衔竹筒,出於土外,与出气息。其时捉获不得,遂遣太使占之,奏曰:刘家太子今乃身死,在三尺土底,口中蛆出,眼里竹生。因此诸州,卻收兵马。

其太子卻乃出土,问其耕夫:今投甚处,兴得兵马,卻得父业?耕夫答曰:昆仑山上有一太白星,若见此星,得其言教,必乃卻得父业。答曰:如若凭脚足而行,虽劳一生,终不得见;汝若有其能,得至心启请,必合得见。其后启愿,遂乃得见。问其言教,遂兴兵卻得父业。故语云:南阳白水张,见王不下床。此之事也。

《史记》曰:汉武帝使大夫张骞赍衣粮寻盟津河上源,西王母闻此莫然笑曰:盟津河在昆仑山腹壁出,其山举高三阡三百六十万里,纵虽卿一生如去,犹不能至。卿可还国,与卿支几之石,报卿君命。张骞用其言,将石还国,具与西王母言奏帝。帝得此石,在於殿前,慕(募)及国内,谁能识之?东方朔识之:此是西王母支几玉石,因何至此?帝乃大悦龙颜,封张骞为定远侯。

至七月七夕,西王母头戴七盆花,驾云母之车,来在殿上。空中而游,帝见之心动,遂不得仙。西王母将桃五枚,来在殿上奉帝:帝食桃,手把其核如不弁之。王母谓帝曰:陛下何不弃其核?帝曰:朕见桃美味,欲种之后园。西王母笑而应之曰:此桃种之,一千年始生,二千年始长,三千年始结花,四千年始结子,五千年始熟。陛下受命不过一百年,欲种此桃,与谁人食之?当此之时处,有东方朔在於殿前过见,西王母指东方朔云:此小儿三度到我树下偷桃,我捉得,系著织机脚下,放之而去之,今已长成。

帝与东方朔曰:卿大短命!东方朔启帝曰:陛下何得知臣短命?朕读许负相书云:鼻下一寸,受年一百,卿鼻下无一寸,是以知也。东方朔得此言,伏地大笑。帝曰:朕道卿短命,何可笑也?东方朔曰:臣不敢笑陛下之言,笑彭祖太丑。帝曰:卿不见彭祖,何以知其丑也?臣读周书云:彭祖受年七百岁。陛下向者(言):鼻下一寸,受年一百;寿年七百,上唇漏长七寸,岂不丑乎?帝得此言,与西王母俱特大笑。

同贤记曰:楚大夫宋玉有一良友,讬玉求士(仕),而谓玉曰:吾子幼与结朋交,长同皆子,得至楚朝,稀为引接。宋玉谓其友曰:吾才轻力弱,不堪达;子与孟尝君甚友,将子向孟尝君之家,必能用子。其友用玉此言,遂到孟尝君之家。三年,不蒙采用。其友来责玉曰:吾本讬玉求士(仕),至若不能达我,我自息心;何乃引我至孟尝君之家,三年不得士(仕)者,是谁过也?宋玉对曰:姜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子亦可因我而生,不因我而贤。三年不保士者,子自不才,何怨我也!其友曰:不然,昔有鹪鹩之鸟,毛衣五色緤,人皆爱之。怨人取其子巢窠,於苌条弱枝上安巢;大风既至,巢破子死,良由所讬处弱使之然也。尝见一鼠作窟在社树之下,人欲动(勋)之,恐然社树;正欲收之,畏倒社墙,鼠得保命长,毕身一死者,良由所讬处强使然也。但韩卢天下之疾狗,东郭骚欲内狡兔,此狗若指兔规之,则指十煞十;若指虎而规之,亦至十指十;若指空中规之,则累世逐空而不得一。子之指玉,乃指空乎?宋玉无言,以遂对用为大失也。

《史记》曰:郑简公作书与燕照(昭)王,夜中作,娱(误)举烛字书内,送燕王,燕王得此书解之士(曰):举者高也,烛者明也,欲使寡人高明而治道乎?遂即退谗佞,进贤者,其国大治,由错於举烛之字也。

《汉书》云: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汉哀帝爱贤,与之日卧於殿上,以手肱枕贤头。帝欲起,贤未觉,怜贤不欲动之,命左右拔刀割断袖而起。封贤为大司马东安侯。因诸臣大会,而欲舍天位与贤,而谓诸臣曰:朕欲法尧而禅位与贤!王阁进谏曰:天下者高帝之天下,非陛下有之。昔高帝与项相战争之日,九年之中,七十二战,身被痛毒,始定大业,积得(德)累功,为万世之基。今以董贤之姿,而禅位与之,臣恐国社不安,灵弃先之。帝得此言,遂不得贤;自此以后,王阁不得入。会汉哀既崩,皇后遣安汉公王莽,禁贤狱中,贤共妇俱时自倒而死也。(刘家太子变一卷)

变文。古代民间讲唱文学的最初形式。全文共有甲、乙、丙三卷,但都已首尾残缺。1899年发掘于甘肃敦煌千佛洞石室。原文1卷。又题《刘家太子变》。附有西王母赠桃、宋玉荐友、郑简公作书“举烛”、汉哀帝断袖4则故事,内容与正文无关,有人认为颇似后来“说话”中的“入话”。《前汉刘家太子传》叙写汉朝帝位被王莽篡夺,太子隐逃到南阳。南阳有一张老,其子夜梦太子前来,便按梦中指示接太子来家,假充养子。朝廷悬赏捉拿,太子逃出城外,口中含7粒粳米,并含竹简以呼吸,藏在土中7天7夜得以逃脱。后经耕夫指点,去昆仑山太白星处,得其言教,遂兴兵恢复汉家帝业。此作品被录入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