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本外史 / 赖山阳

上樂翁公書

2025-04-16 15:55 日本外史

布衣賴襄謹再拜白少將樂翁公閣〈「閣」一作「閤」,下同。〉下︰襄嘗讀宋蘇轍《上韓魏公書》,愛之,以爲自古〈「古」一作「昔」。〉進言於當世王矦者,大抵有求而自售,識者所醜,獨轍偉魏公人物,比之名山大川,欲接其言貌,以養己作文之氣,言雖近狂,其澹泊無求可知也。雖然,魏公是時猶當路秉權,人將疑轍之有求焉。閣下今代之魏公也,而勇退高踏,乆處閑地,使襄學轍所爲,可以無嫌矣,特貴賤懸絕,不啻如轍於魏公,則徒抑而心嚮之而已。今茲尊嫡君矦膺幕命入朝,謝大拜之恩,襄伏在草莽,側聞盛事,而不圖邸吏帶閣下之命,來就襄家,取所著私史,欲賜覽觀。禮意慇懃,愧悚交至。夫襄不敢求於閣下,而閣下求於襄,襄之榮大矣,復何所嫌而辭避乎!雖未接謦欬 ,〈謦欬,言笑也。〉 聞其詞命,亦可以自壯。於是㤀其蕪穢,出以納下執事,又敢有所瀆告。轍書稱史遷文有奇氣,他日自作《古史》則論遷之疎略輕信,淺陋無識。夫遷官太史,緫領天下文籍,猶不免疎略之譏,況如襄以寒陋一書生,獨力罔羅古今,其不自揣而招大方嗤笑,必也。然少小嗜讀國乘,每病常藩史之浩穰,又恨其有闕。至近代之事,與夫隆治之所由,非無先輩𢰅著,又未有晰其端緒,綜各家終始者。於是私倣遷史世家而加詳僃,斷自源、平氏,至於今代,閒以中興諸將及割據羣雄關係治亂者,家別紀之,或䥘而合之,要覽其成敗盛衰之狀,與臣屬謀戰忠邪之跡,取其大體最明確者。若夫博引㫄搜,辨拆〈「拆」原作「折」,今據文集。〉錙銖,世自有其人,以爲非襄輩所及也。至其義例,葢亦有貽淺陋之嘲者。事繫一姓之下,而不有統紀以緫之,列將家而雜以雄長,擧今代而稱謂論說如久尊崇者,是自有說焉。夫右族迭興,甲起乙仆,以成海宇之沿革,而不必〈「不必」上一有「事」字。〉關於王室者,我中世以還之國勢也。故依實創體,以形世勢而其中貫以帝系年號,以表條理。至大義所繫,必用特書,雖厠權豪於元帥,隨成敗次第而因署題,以具統屬,而載之事實,名分截然,讀者自能見之。至若今代稱謂,則謹據奕葉名爵天下公行之稱,名實輕重,按跡可知,不敢私撰名號,以黷今代而眯後世耳目。閱者首至尾,睹其得失之相形,明其分裂統合之所漸,則今日無前之功德有不待言者,又不敢喋喋頌贊,使人疑其諛與溢,自謂敬之至也。凡是襄區區撰述之本意,不可不爲閣下一言之。野人朴直,以所謂無求之心著書,取其簡約,自𠊳省覽,始非謀公之世也。所以引据剪裁,皆成一家私乘之體;至寫錄體貌,又一倣《古史》,不肻學輓近之文縟。是以拮据二十餘年,藏之篋笥,未嘗示人,今乃得閣下之寓目,以取信於天下後世,眞意外之幸也。襄雖無求於今日,而不無求於千百載;非經大賢之鑒識,不足以保其傳也。然苟得流傳,不別今與後,其損益於世道人心,尤不可不加謹。襄也病羸,不能效力父母之邦,況敢望有益於世?然生遭此極盛之運,以其庸陋之筆墨裨補萬一焉,則不負爲太平之民也。蘇轍謂「魏公苟以爲可敎而敎之,則幸矣」,閣下其亦有以敎襄焉。冒瀆尊嚴,惶懼無已。

文政十年丁亥,五月廾一日,布衣賴襄謹再拜白。

22卷。作者赖山阳。讲述自源平之乱以来至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历史。叙事简赅、议论明通、褒贬微显、文笔生动,足以透视作者的史学思想和学术风格。是书出版以后,后人有众多编纂,及至在中国的翻刻和流传。这一由日本人所撰写的汉文著作及其流布中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史书,可称中日文化交流的“标本”。

猜你喜欢

  • 卷之廿二 德川氏正記 德川氏五

    慶長十九年。三月。大將軍陞從一位。遷右大臣。天使就拜焉。四月。天使歸自江戶。過駿府。諭內旨。以前將軍爲太政大臣。准三宮。辭不敢當。又諭納孫女爲中宮。乃奉詔。當是時。豐臣秀賴已長。其臣大野治長等。陰謀擧..

    6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廿一 德川氏正記 德川氏四

    慶長四年。正月。內大臣在伏見。代豐臣秀吉。權決天下事。與大納言前田利家。中納言毛利輝元。中納言上杉景勝。參議浮田秀家。式部少輔中村一氏。雅樂頭生駒親正。帶刀堀尾吉晴。彈正少弼淺野某。治部少輔石田三成。..

    7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二十 德川氏正記 德川氏三

    天正十二年。正月。朔。參河遠江駿河甲斐信濃五國將士。盡賀正于濱松。謁中將及世子長丸。二月。中將遷參議。進從三位。當是時。故織田信長將羽柴秀吉爲政於京畿。略有十餘國。威權獨熾。參議亦與之通好。信長二孤。..

    8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九 德川氏正記 德川氏二

    初信長深畏武田信玄。事之甚謹。而信玄常欲西其兵。議曰。信長使家康當我。而自取易取之地。以致強大。今先獲家康。則信長隨手而亡。當是時。與信玄勍敵者。唯有北條氏康。及越後國主上杉謙信。是歲冬。氏康卒。子政..

    8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八 德川氏正記 德川氏一

    我德川氏。出於新田義重。義重者。清和天皇八世裔也。天皇之孫經基。始賜姓源氏。降爲武臣。其玄孫義家。義家子義國。居上野。食新田足利諸邑。生義重。及義康。義重氏新田。義康氏足利。共助宗子源賴朝。以王命討滅..

    7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七 德川氏前記 豐臣氏下

    慶長四年。正月。十日。前田利家奉秀賴徙大坂。抱坐正廳。德川公以下牧伯將吏來謁之。德川公還居伏見第。視事。五奉行更遣兵守城。皆如秀吉遺命。而德川氏威權獨熾。利家謂其侮己。乃忿恚。欲罷就國。細川忠興爲利家..

    8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六 德川氏前記 豐臣氏中

    秀吉之在關東也。遊於鐮倉。觀源賴朝塑像。進撫其背曰。若我友也。徒手取天下。唯有吾與若而已。然若承藉名族。不如吾起人奴也。吾欲遂略地至明。若以爲何如。初秀吉爲織田氏徇山陽。請攻韓及明。後常思成其志。明主..

    5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五 德川氏前記 豐臣氏上

    豐臣氏。出於尾張。尾張愛智郡有中邑。邑多銀杏樹。因或呼銀杏村。享祿天文之際。村民有彌助者焉。彌助無子。與其妻祈之於天。妻夢日輪入其懷。已而有身。天文五年。正月。朔。生一男兒。因名曰日吉。日吉生而英異。..

    7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四 德川氏前記 織田氏下

    天正二年。正月。元日。近畿將士盡賀正于岐阜。信長賜之酒。酒三行。謂衆曰。我有佳肴。請侑飲焉。令左右取一函來。置之座上。衆屬目焉。信長觴柴田勝家。而手開其蓋。則義景長政首也。塗以金粉。諸將皆笑曰。有此好..

    5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三 德川氏前記 織田氏上

    外史氏曰。封建之成勢於我邦也。其來遠矣。在昔王家。郡縣七道。治以守介。田以口分。四徵租調。而朝之職位。皆有田。有食封。有功田。其食封。多者不過三千戶。功田四等。世襲之者。止於大功。當此時。未有封建之勢..

    7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二 足利氏後記 毛利氏

    毛利氏毛利氏。出於大江廣元。廣元十一世祖。曰本主。姓土師氏。爲備中介。本主生音人。音人歷仕仁明清和之間。至從三位左大辨。賜姓大枝氏。後更大江。與菅原氏竝掌學政。音人生千古。千古之後七世。曰匡房。有文武..

    6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一 足利氏後記 武田氏上杉氏

    武田氏。源義光裔也。義光子義清。稱武田冠者。從父受射。傳伯父義家之旗。及無楯之甲。世居甲斐。義清孫信義。及子信光等。從源賴朝起。數有戰功。與逸見小笠原氏。分領甲斐。賴朝移小笠原氏於信濃。以加藤氏代之。..

    8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十 足利氏後記 後北條氏

    序外史氏曰。制馭天下。莫善於形勢。苟失形勢。不致分裂者鮮矣。昔在文武。因山海形便。以分七道。而王畿居中。桓武定鼎平安。四方環嚮。蓋亦盛矣。然王政之衰。方隅稍有竊據不可制者。雖或速就討滅。而天下之勢。漸..

    7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九 足利氏正記 足利氏下

    兩陣皆喪首領。猶屹然相對。十二月。義政讓軍職於義尚。甫九歲。畠山政長爲管領。七日而辭。以族義統代之。賞降東陣功也。九年。十一月。西陣諸將各解歸國。義視往依土岐氏。東陣亦解。自應仁元年至此。凡十有一歲。..

    6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八 足利氏正記 足利氏中

    五月。義滿薨。義滿初敍從五位下。任左馬頭。累遷從一位左大臣。兼右近衛大將右馬寮御監。終至太政大臣。准三宮。初久我氏爲源氏長者。充淳和奨學兩院別當。至義滿時。乃屬之於足利氏。終足利氏之世。其官爵敍任。例..

    8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七 足利氏正記 足利氏上

    足利氏。出於源義家。義家在京師。其子義國。以事謫關東。居上野。生二子。義重。義康。義康食下野足利郡。因氏焉。爲檢非違使左衛門尉。保元之亂。從源義朝於京師。衛守大內。捕平家弘。補藏人。聽昇殿。生三子。義..

    4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六 新田氏正記 新田氏

    外史氏曰。新田足利二氏。皆出於八幡公。其門閥固不相下也。而新田氏爲嫡宗。舊史皆以足利氏承源氏之統。號曰將軍者。以成敗之迹。軒輊之耳。然二家聲威有優劣者。有由來矣。葢二家之所同祖者義國。義國以八幡公之子..

    6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五 新田氏前記 楠氏

    外史氏曰。予修將門之史。至於平治承久之際。未嘗不舍筆而歎也。嗚呼。世道之變。名實之不相讐。一至於此歟。古之所謂武臣者。勤王云爾。如源氏平氏。莫不皆然。至於平治之後。乘綱維之弛。以逞鴟梟之欲。有暴悍無忌..

    5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四 源氏後記 北條氏

    外史氏曰。北條氏之事。吾不忍言之也。而諸敍其事。晦澁不鬯。亦有疑於文飾者。獨源親房之論。頗可取信云。其論曰。源氏以武臣掌握天下。朝廷葢不能平。況其後嗣旣絕。寡妻陪隸。繼當其家。欲乘此時而斃之以復舊權。..

    7 日本外史 2025-04-16
  • 卷之三 源氏正記 源氏下

    是月。法皇會諸公卿。論討平氏功。賴朝第一。義仲第二。敍義仲從五位下。任左馬頭。除越後守。除行家備後守。二人不悅。更除義仲伊豫守。行家備前守。竝聽院昇殿。收平氏五百餘邑。賜其百四十于義仲。留衛京師。世呼..

    4 日本外史 2025-04-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