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古诗三百首纪行写景
译文/注释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
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②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③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④枇(pí)杷(pá):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⑤徐行:慢慢地走。
⑥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全文赏析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写作背景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元末,为避乱世,诗人曾隐居于故乡,这首诗便是诗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1文学创作
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靡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评它颇伤“风雅”(《艺苑卮言》)。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向为人所称颂。五律《岳阳楼》境界开阔,起结尤入神境。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古风《挂剑台》写吴季子讲求信义的坦荡胸怀,形象鲜明,风格苍劲,语言俊爽峭拔,不同于他的其他近体诗风,另开一新境界。
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 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2作品选摘
诗作
【岳阳楼】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梦游西湖】
采莲女郎莲花腮,藕丝衣轻难剪裁。瞥然一见唱歌去,荷花满湖风雨来。
【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花送到家。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
门外春泥一尺深,窗间云气十分阴。寒毡溜雨衾如铁,湿灶凝烟火似金。
酒解驱愁时强饮,诗多感旧懒长吟。贫家不愿千金粟,但得阳乌照晚林。
【春草】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浦口逢春忆禁苑旧游】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
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感秋】
袅袅西风吹逝波,冥冥灏气逼星河。宣王石鼓青苔涩,武帝金盘白露多。
八阵云开屯虎豹,大江潮落见鼋鼍。沅湘一带皆秋草,欲采芙蓉奈晚何!
【长江万里图】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登岳阳楼望君山】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铁笛歌为铁崖先生赋】
铁崖道人吹铁笛,宫徵含嚼太古音。一声吹破混沌窍,一声吹破天地心。一声吹破虎豹闼,彤庭跪献丹康箴。问君何以得此曲,妙谐律吕,可以召阳而呼阴?都将《春秋》一百四十二年笔削手,谱成透天之窍,价重双南金!掉头玉署不肯入,直上弁峰绝顶俯瞰东溟深。王纲《正统》著高论,唾破传癖兼书淫。时人不识我不厌,会有使者征球琳。具区下浸三万六千顷之白银浪,洞庭上立七十二朵之青瑶岑。莫邪老铁作龙吼,丹山凤舞江蛟冷。勗哉宗吾彦所钦,赤泉之盟犹可寻。更吹一声振我青白祖,大鸣盛世,载赓阜财解愠南风琴。
词作
【清平乐】
欺烟困雨。拂拂愁千缕。曾把腰肢羞舞女。赢得轻盈如许。
犹寒未暖时光。将昏渐晓池塘。记取春来杨柳,风流全在轻黄。
【浣溪沙·花朝】
鸾股先寻斗草钗。凤头先绣踏青鞋。衣裳宫样不须裁。
软玉镂成鹦鹉架,泥金镌就牡丹牌。明朝相约看花来。
【夏初临】
瘦绿添肥,病红催老,园林昨夜春归。深院东风,轻罗试著单衣。
雨余门掩斜晖。看梅梁、乳燕初飞。荷钱犹小,芭蕉渐长,新竹成围。
何郎粉淡,荀令香销,紫鸾梦远,青鸟书稀。新愁旧恨,在他红药栏西。
记得当时。水晶帘、一架蔷薇。有谁知。千山杜鹃、无数莺啼。
【烛影摇】
红帘花影重重,乱纹匝地无人卷。有谁惆怅立黄昏,疏映宫妆浅。
只有杨花得见。解匆匆、寻芳觅便。多情长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
曾记扬州,红楼十里东风软。腰肢半露玉娉婷,犹恨蓬山远。
闲闷如今怎遣。看草色、青青似翦。且教高揭,放数点春,一双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