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燕丹子译注 / 佚名

燕丹子叙

2025-04-24 12:48 燕丹子译注

《燕丹子》三篇,世无传本,惟见《永乐大典》。纪相国昀既录入《四库书》子部小说类存目中,乃以抄本见付。阅十数年,检授家郎中冯翼,刊入《问经堂丛书》。及官安德,乃采唐宋传注所引此书之文,因故章孝廉旧稿,与洪明经颐煊校订讹舛,以篇为卷,复唐、宋志三卷之旧,重加刊刻云。《燕丹子》之著录,始自《隋经籍志》,盖本阮氏《七录》。然裴骃注《史记》引刘向《别录》云:督亢,膏腴之地。司马贞《索隐》引刘向云:丹,燕王憙之太子。则刘向《七略》有此书,不可以《艺文志》不载而疑其后出。《艺文志》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杂家有《荆轲论》五篇,据注言司马相如等论荆轲事,则俱非《燕丹子》也。古之爱士者,率有传书。由身没之后,宾客纪录遗事,报其知遇,如《管》、《晏》、《吕氏春秋》,皆不必其人自著。则此书题燕太子丹撰者,《旧唐书》之诬,亦不得以此疑其讹也。其书长于叙事,娴于词令,审是先秦古书,亦略与《左氏》、《国策》相似,学在纵横、小说两家之间,且多古字古义。云太子剑袂,以剑为敛也。毕事于前,《国策》作毕使,,古文使,亦事字,见《说文》、《汗简》也。右手椹其胸。盖借椹为戡,《说文》:戡,刺也。《史记索隐》引徐广云:一作抗。抗又抌字之误,《说文》:深击也。《史记》及《玉篇》椹从手,误矣。拔匕首擿之,《说文》以擿为投,《玉篇》掷同擿,又作捿,古假借字也。《国策》、《史记》取此为文,削其乌白头、马生角及乞听琴声之事,而增徐夫人匕首、夏无且药囊,足证此书作在史迁、刘向之前〔1〕。或以为后人割裂诸书,杂缀成之,未必然矣。章孝廉所辑,未及马总《意林》,又为补证数条。此书宋时多有其本,考《枫窗小录》云〔2〕:余家所藏《燕丹子》一序,甚奇。按其序亦空无故实,不知谁作,不复录入此卷。自明中叶后,遂以亡逸。故吴琯、程荣、胡文焕诸人刊丛书,倶未及此。

嘉庆十一年正月望后四日,阳湖孙星衍撰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馆。

【注释】

〔1〕在字,原作此,此据程校本改。

〔2〕《枫窗小录》应作《枫窗小牍》。宋人袁褧、袁颐所著。多记汴京见闻,亦及临安杂事。有关北宋后期、南宋前期礼仪、风俗、政事、艺文等佚闻,可与史传相参校。

小说。佚名撰,清孙星衍校集。原书三篇,今分上下卷。星衍为清代经学家, 曾官山东督粮道。 书前有孙氏 《燕丹子序》,谓此书三篇,世无传本,惟见于《永乐大典》。此四库馆臣从大典中辑出,入《四库全书》小说类存目。星衍得抄本,复采唐宋传注听引佚文,重加刊刻,复唐宋志三卷之旧。《燕丹子》之著录,始自《隋书·经籍志》。刘向《七略》云“丹, 燕王熹之太子。”故不可以《汉书艺文志》不载而疑其后出。艺文志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杂家有《荆轲论》五篇。疑此书为古之爱士者或其门客纪录遗事,报其知遇者。《旧唐书》以为燕太子丹自撰,极不可信。“其书长于叙事,娴于辞令,审是先秦古书。亦略与左氏、国策相似,学在纵横小说两家之间。且多古字古义。”书中有许多传奇色彩,如秦王谓乌白头,马生角始许太子归,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即生角,及秦王乞听琴事。《国策》、《史记》取其某些古字,而削此类传奇情节,足证此书作在史迁、刘向之前。宋时多有其本, 自明中叶后亡佚。故晚明诸丛书俱未收录。有冯翼《问经堂丛书》本,《百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