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张锡纯

1.定风丹

2025-04-24 11:09 读医

治初生小儿绵风,其状逐日抽掣,绵绵不已,亦不甚剧。

生明乳香(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朱砂(一钱) 全蜈蚣(大者一条) 全蝎(一钱)

共为细末,每小儿哺乳时,用药分许,置其口中,乳汁送下,一日约服药五次。

此方以治小儿绵风或惊风,大抵皆效。而能因证制宜,再煮汤剂以送服此丹,则尤效。

一小儿,生后数日即抽绵风。一日数次,两月不愈。为拟此方,服药数日而愈。所余之药,又治愈小儿三人。

附录∶

宗弟张××喜用此丹以治小儿惊风。又恒随证之凉热虚实,作汤剂以送服此丹。其所用之汤药方,颇有可采。爰录其治验之原案二则于下。

(原案一)己巳端阳前,友人黄××幼子,生六月,头身胎毒终未愈。禀质甚弱,忽肝风内动,抽掣绵绵不休。囟门微凸,按之甚软,微有赤色。指纹色紫为爪形。目睛昏而无神,或歪。脉浮小无根。此因虚气化不固,致肝阳上冲脑部扰及神经也。黄××云∶此证西医已诿为不治,不知尚有救否?答曰∶此证尚可为,听吾用药,当为竭力治愈。遂先用定风丹三分,水调灌下。继用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以潜其阳;钩藤钩、薄荷叶、羚羊角(锉细末三分)以熄其风;生箭 、生山药、山萸肉、西洋参以补其虚;清半夏、胆南星、粉甘草以开痰降逆和中。共煎汤多半杯,调入定风丹三分,频频灌之。二剂肝风止,又增损其方,四剂全愈。

按∶黄 治小儿百病,明载《神农本草经》。惟此方用之,微有升阳之嫌。然《神农本草经》又谓其主大风,肝风因虚内动者,用之即能熄风可知。且与诸镇肝敛肝之药并用,若其分量止用二三钱,原有益而无损也。

(原案二)天津聂姓幼子,生七月,夜间忽患肝风,抽动喘息,不知啼。时当仲夏,天气亢旱燥热。察其风关、气关纹红有爪形,脉数身热,知系肝风内动。急嘱其乳母,将小儿置床上,不致怀抱两热相并。又嘱其开窗,以通空气。先用急救回生丹吹入鼻中,以镇凉其脑系。遂灌以定风丹三分。又用薄荷叶、黄菊花、钩藤钩、栀子、羚羊角以散风清热,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以潜阳镇逆,天竹黄、牛蒡子、川贝母以利痰定喘。将药煎好,仍调入定风丹三分,嘱其作数次灌下,勿扰其睡。嗣来信,一剂风熄而病愈矣。

按∶此二证,虽皆系肝风内动抽掣,而病因虚实迥异。张××皆治以定风丹,而其煎汤送服之药,因证各殊。如此善用成方,可为妙手灵心矣。

又∶献县刘姓之婴孩,抽绵风不已,夜半询方。知病危急,适存有按小儿风证方所制定风丹,与以少许,服之立止,永未再犯。后屡用此方皆效。

【附方】 鲍云韶《验方新编》预防小儿脐风散。方用枯矾、蓬砂各二钱半、朱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厘,共为末。凡小儿降生后,洗过,即用此末擦脐上。每小儿换襁布时,仍擦此末。脐带落后,亦仍擦之。擦完一料,永无脐风之证。

按∶此方最妙,愚用之多次皆效。真育婴之灵丹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氏致力沟通中西医学,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他认为:“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其于沟通中西医的主导思想,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张氏重视基础理论,对脏象学说和解剖生理的互证尤为重视。书中指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薄厥相近等等。在临证方面,讲究细致的观察和记述病情,建立完整的病历。其于诸病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体验了若干中药的性能。对诸如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三七消疮肿,生硫黄内服治虚寒下痢,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等,均能发扬古说,扩大药用主治。如对调治脾胃,主张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养与开破相结合。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载述张氏所制定的若干有效方剂;在方药应用方面,创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剂,并对石膏、生山药、代赭石等药的临床施治,在古人基础上有重要的补订、发挥。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