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 / 元曲三百首

折桂令·春情

2025-04-20 10:59 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元曲三百首少女相思爱情

译文/注释

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
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
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
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注释
①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②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③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④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全文赏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侯,最难相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写作背景

徐再思最早为功名所困,“旅居江湖,十年不归”,抑郁顿挫,仕途蹭蹬。故国沦陷后,个人的悲剧,诗人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回归宁静淡泊的精神家园。徐再思从无奈的执著追求到最后回归自我,隐居江南。在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犹如一幅真正山水画的西湖中,诗人洗尽失意的感叹,流露出欣喜、洒脱以及远离红尘的闲适与平静。于是才有了像《春情》一样以清新柔婉的笔峰抒写着骚雅的情怀的美好词句。

徐再思(生卒年不详),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1人物简介

徐再思(生卒年不详),字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平事迹不详。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等。这些都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但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难确定。《录鬼簿》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同时”。张小山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一二八○年以后。他的散曲〔双调·蟾宫曲〕《钱子云赴都》有“今日阳关,明日秦淮”句,既云“赴都”,又点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一三五○年以后。他一生的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及〔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等句,均可证实他确曾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他的写情之作深沉娟秀,如〔双调·蟾宫曲〕的《赠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及《春情》(“平生不会相思”)二首,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有些作品立意颇新,能于俗中见雅,〔双调·水仙子〕《红指甲》及《佳人钉履》等篇,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卷下评曰:“钉鞋云‘金莲脱瓣’,《红指甲》云‘落花飞上’云云。语语俊,字字绝,真可压倒群英,奚止为一时之冠。”他的某些咏史之作,则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结兴亡,有一定积极意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桂林秋月”,不无是处。他在感叹人生时,总不免带着一种伤感悲凉的情绪,这大概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其散曲集《甜斋乐府》和贯云石的《酸斋乐府》,因两人的字号相映趣,故后人将两家散曲合辑成集,名为《酸甜乐府》。但两人的生活经历及作品风格并不相同,徐比贯云石辈份晚些,成就及影响亦不如贯云石。

2作品简介

徐再思的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写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他虽与贯云石齐名,风格却不尽相同,贯云石以豪爽俊逸为主,徐再思却以清丽工巧见长。善于学习俗谣俚曲,擅长白描手法,抒情深细,对仗工整,风格清新秀丽。《太和正音谱》评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

他的写景作品以〔喜春来〕《皋亭晚泊》、〔水仙子〕《惠山泉》为佳,意境高远而奇巧,可以看出他工于炼字造句的特色。〔水仙子〕《夜雨》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来描绘凄婉的羁旅之情,细腻动人。他的写恋情作品,善于学习民间歌谣的表现手法,与贯云石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蟾宫曲〕《春情》写一害相思的女子“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的情态,运用了散曲中连环句、韵字复用等形式特点,颇能尽其情致。〔沉醉东风〕《春情》又写出一女子猛然见到情人时的复杂的心理,她又想招呼,又怕被人瞧破,情态传神,人物灵动。这一部分作品清新活泼,成就较高。

3作品

[双调·蟾宫曲] 《春情》(即[双调·]折桂令b]] 《春情》) 「原文」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⑴,盼千金游子何之⑵。证候来时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注释]

⑴馀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⑵何之:到哪里去了。

⑶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赏析」

起首三句,连用三个“相思”,直接擒题,并为叠韵,少妇哀怨之独语彷若可闻,相思之深、相思之切,自然流现,痴情少妇的一往情深可见。“平生不会相思”先作一跃,同时也见女子的娴熟贞静。由“不会”,到“才会”,进入了纯洁的初恋,自然是一往情痴,“才会相思”是情窦初开,然而还未来得及品味幸福的感觉,“便害相思”。

次三句,使用鼎足对的排列方式,以春景写春情,铺陈了相思的情态:若浮云之坐卧不宁,若飞絮之魂不守舍;若游丝之恹恹欲病,对偶工整,形容尽致。

再次二句,借着一缕余香,写出引起相思的原因,离别后,缥缈余香空留,正如不定芳踪难觅,生活中只能有无尽的等候、盼望,这浓烈的相思何诉?

末四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时”字重复押韵,回环反复,写出相思症发之时,就在惨淡的气氛下,灯半昏,月半明,长夜孤寂、相思难堪的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既写出相思的环境,也写出相思症候发作的规律。此处四句一韵,累累如贯珠,声情具备,感人之至。

全曲运用了散曲中“半独木桥体”、 首尾连环叠韵等形式特点,颇能尽其情致。曲词陈情直露而又精雕细刻,曲折回环而又婉转流美,曲意与李义山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春蚕”句相若,堪称写情神品。

〔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①,三更归梦三更后②。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③。

枕上十年事④,江南二老忧⑤,都到心头。

〔注释〕

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二句: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②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③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马周故事。

④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沈既济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自己的辛酸遭遇。

⑤二老:父母。

〔赏析〕

漂泊在外的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其心境该是何等凄凉。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开头两句叠用数量词,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

(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双调] 殿前欢·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译文)

观音山:疑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眠松:睡卧状的松树。

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格物总论》:“松树磥柯多节,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避乖:元离红尘。乖,离。

岁寒心: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指其具有抵御严寒的意志。故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翠蜿蜒”句:谓青藤缠绕在松树上,沿松树而俯仰。

“秦皇”句:《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乃上泰山,立石封词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靖节”句: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辞》中有“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字句。

“丁固”句:丁固,字子贱,三国吴人。《吴书》记载:丁因为尚书时,曾梦见松树生于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果然官至大司徒。

(赏析)

此曲借松喻人,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紧扣“眠松”,用曲写实又句句不离咏松,构思精巧。用拟人化手法,又善于联想,长于点染烘托,塑造完美的松树形象,也是作者所仰慕的高人的象征

朝天子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

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

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

杨柳堤梅花墓。

(赏析)

作品中“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两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全曲前四句种在描写西湖的美景,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写西湖湖光山色的迷人美景和耗费巨财的惊心,然后四句则旨在抒情。“老苏”、“老逋”分别指的是苏轼与林逋;而“杨柳堤”则指苏堤,“梅花墓”指林逋墓,引用“老苏”和“老逋”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只把两个名、两个地名罗列在一起,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表达了词人一方面希望像苏轼一样出仕为国出力;但另一方面又企图想林逋一样过着隐居避世的日子,而词人自己就深深地陷入这样的矛盾之中。

此曲写西湖的湖光山色,极尽描写西湖的繁华,但最后却落在了象征高雅(苏堤——苏轼)与恬淡(林逋——梅花墓)这两个景点上,显示了诗人的深意追求。全曲造境简单清奇,化用典故、民谚得体,为描写西湖的佳作。

阳春曲·皋亭晚泊

水深水浅东西涧。

云去云来远近山。

秋风征棹钓鱼滩。

烟树晚。

茅舍两三间。

梧叶儿

芳草思南浦,

行云梦楚阳,

流水恨潇湘。

花底春莺燕,

钗头金凤凰,

被面绣鸳鸯:

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凭栏人

髻拥春云松玉钗,

眉淡秋山羞镜台。

海棠开未开?

粉郎来未来?

清江引

相思有如少债的,

每日相催逼。

常挑着一担愁,

准不了三分利。

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喜春来

春云巧似山翁帽,古柳横为独木桥,

风微尘软落红飘。

沙岸好,草色上罗袍。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小瀛洲外小红楼。

人病酒,料自下帘钩。

阳春曲

玉环梦断风流事,

银烛歌成富贵词。

东风一树玉胭脂,

双燕子,曾见正开时。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词)

西风吹断。帆迥浔阳岸。水影碧涵天影漫。倒印片云孤雁。琵琶旧谱新成。舟中应有苏卿。愁耳不堪重听,声声又复声声。

4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越调】天净沙·秋江夜泊

创作年代:元代

作者姓名:徐再思

文学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名称:越调

曲牌名称:天净沙

5作品原文

【越调】天净沙

秋江夜泊

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船系浔阳酒家⑵。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⑶。

6作品注释

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浔阳:今属江西九江。白居易《琵琶行》有“浔阳江头夜送客”句。

⑶多情司马:指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句。

7曲牌格律

《天净沙》,越调曲牌名,小令兼用。其格律如下:

△平△仄平

△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

△平△仄平

(“△” 为可平可仄,加黑体表示韵脚)

8作品简析

徐再思的散曲多写江南景致和闺情春思,曲风端谨秀丽,雍容平和,婉约工巧,清新自然,属清丽派,曲风被朱权评为“如桂林秋月”。这首小曲也是情景交融之作,旅舟停泊于浔阳江边的酒家,仅此一点就极具诗情和画意。这支小令可谓白居易《琵琶行》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曲子语言很浅显,读起来却有万分的意境。

9作者简介

徐再思

徐再思(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钟嗣成《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一生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后人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

10评析

这首小曲也是情景交融之作,旅舟停泊于浔阳江边的酒家,仅此一点就极具诗情和画意。此小曲可谓《琵琶行》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

猜你喜欢

  • 人月圆·甘露怀古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元曲三百首羁旅怀古伤今译文/注释译文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

    11 元代 2025-04-19
  • 【越调】凭阑人·香印

    烟袅蟠龙花上枝,火引冰蚕茧内丝。烧残锦字诗,似人肠断时。春情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江行鸥鹭江皋千万湾,鸡犬人家三四间。逆流滩上滩,乱云山外山。春愁前日春从愁里得,今日..

    14 元代 2025-04-1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